1月17日上午,一名在工地上作业的中年男子就遭遇了这样一场“飞”来横祸。由于砂轮深深嵌入患者的鼻梁、眼眶和颅内,十分危急,浙医二院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眼科专家齐上阵,经历5个多小时的手术,终于把患者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目前,患者已从脑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但还需闯过颅内感染关。遗憾的是,由于眼睛受到重创,患者很有可能会失明。
手术中
1月17日下午,一名在工地受伤的中年男子被紧急送往浙医二院。就在几小时前,这名工人经历了一场“砂轮惊魂”。他在作业时,砂轮突然断裂,迎面插进他的眼眶,几乎将脸劈成两半,一时间血流如注,疼痛难忍。在当地医院紧急处理后,患者立刻被送往浙医二院。
患者入院时
“患者来的时候,脸上缠着纱布,一块铁片横插进眼眶,眼球移位突出,面部皮肤全层裂伤,样子很吓人。”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吴群告诉记者,砂轮直径约十几厘米,三分之二插进头部,由于重击在脑内又断裂成好几块,其中一块碎片刺进中颅底,十分凶险。
记者了解到,患者在入院时神志清醒,对医生的问题都能清楚回答,只是烦躁不安,手脚一直在乱踢乱动。
“当务之急是要拔除砂轮片,防止脑脊液漏。”于是,吴群决定先清理创口,并拔出突出眼眶外的砂轮片,然后开颅,清除插入颅内的碎片,最后修复前中颅底。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罗纳德里根医学中心的Rudi Scharnweber医生也参与了抢救,主要负责手术中的切口设计。
吴群介绍,Rudi在枪伤救治方面经验丰富,而砂轮劈裂伤和枪伤相似,往往带有面部毁损伤,两者术后都最怕颅内感染,同时要兼顾前额皮瓣血供。因此,Rudi和吴群讨论后,计划利用已经有的创口作切口,减少手术带来的新的创口。“不增加新的伤口,有利于伤口尽快的愈合,这样就能降低感染的风险。”吴群说。
砂轮来势凶猛,给麻醉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由于砂轮深深嵌入患者的鼻梁、眼眶和颅内,简单的包扎完全挡住了鼻部,剩余留给麻醉医生进行通气的面部空间非常有限,麻醉难度很大。”麻醉手术部主任严敏表示,一旦无法用面罩来使病人吸氧,吸氧不够导致插入气管导管的风险便增加,轻则麻醉失败、气管损伤,无法进行手术;重则可因为严重的透气困难,甚至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果断让病人在麻醉前充分自主呼吸,吸饱氧气,之后使用可视化技术插入气管导管,在几位麻醉医师的熟练配合下,整个过程非常顺利迅速。”严敏说。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福军也参与了手术。李福军告诉记者,砂轮插进头部时碎成多片,鼻腔、筛窦中大大小小的碎片有十几块,不及时清除很容易感染。“我们利用内窥镜把鼻腔和筛窦中的异物清除干净,同时填充鼻腔,保证患者术后正常通气。”
术后第二天,患者就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目前已从脑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吴群表示,患者头颅异物已基本清除,之后还需闯过颅内感染关。“由于左眼巩膜不规则裂伤,伤口很深,失明在所难免。”眼科主治医师李谨予说。
取出的砂轮片
遭遇如此飞来横祸,心理上的伤痛或许比生理的更难愈合。吴群说,后续建议心理科的医师介入,帮助患者走出伤痛。
事实上,吴群对被砂轮所伤的患者并不陌生,甚至有些病人由于伤势过重,还没来得及抢救就离世了。据了解,砂轮硬度大,旋转起来速度快,杀伤力十分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建议使用者要注重防护措施,做砂轮工作时一定要戴好防护眼镜以及面罩等物,以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