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霖说,这是典型的糖尿病足。与往年一样,一到冬季,来邵逸夫医院看糖尿病足的患者就急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中旬,已有近100位糖尿病患者的脚烂了。
不小心剪破一点肉
杭州大伯差点要截肢
唐大伯和糖尿病“纠缠”了十几年,但他却是个不听话的病人,一直不重视治疗,也没有好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几天前,唐大伯剪指甲时不小心剪破了旁边的肉,但他没放在心上,脚趾红肿流脓了也不吭声。因为怕给子女添麻烦,他想自己吃点消炎药试试,没想到一天后整只脚都肿胀起来,而且不断向上蔓延,好几个地方出现了伤口,一边流着脓,一边发出腐败的恶臭。
唐大伯这才慌了神,赶紧住进医院。
入院时,唐大伯的脚上已有多处发黑坏死,细菌感染已经入血,每天高烧39度。控制住血糖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一场博弈:一方面,感染在蔓延,伤口逐渐变深变大;另一方面,医生根据经验和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
与此同时,专业的伤口护理非常重要。程度较轻的感染要清创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脓液;而大片深部的重度感染则需要骨科手术清创。
此外,唐大伯两腿远端的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变细,术中也都一一打通,这样一来,可以恢复足部血液循环,加快溃疡愈合。
经过多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1个月后,唐大伯终于顺利出院,他的脚也保住了。
走几步就脚酸?脚破了没感觉?
小心!可能患上糖尿病足
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周嘉强告诉记者,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好发于糖尿病史超过10年,又控制不好血糖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血管或神经发生病变,就容易患上糖尿病足。”
当血管病变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走几百米路脚就会酸,要停下歇一歇才能继续走,这便是间歇性跛行。而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行走的距离可能会越来越短,走几米就走不动了,甚至连坐着休息时也会感到脚酸脚痛。
“所以,老年人走路走不动并不仅仅是因为年纪大了没力气,很可能是血糖没控制好,导致血管病变。”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越锋表示,中老年人一旦出现走路走不动的情况,又常常脚部冰凉,或者摸不到脚背上的动脉,就要尽早到医院检查。
当神经发生病变,双脚往往会变得麻木甚至没有痛觉。“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周嘉强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病人——午睡过后发现床单上有一大滩血,他却不知道是哪里受伤了,自己检查了半天才发现是脚底板扎进了碎玻璃。
还有的病人因为脚部麻木,冬天泡脚时用了过烫的水,也容易出现脚部的破溃。
而相较于正常人,糖尿病患者的愈合能力更差,有了破口往往不容易痊愈。
然而,很多患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对脚上的伤口不以为意,能拖就拖。殊不知,糖尿病足进展非常快,几天内创口感染就可以从脚趾蔓延到膝盖附近,甚至播散至全身引发败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到最后就可能面临“保腿还是保命”的抉择。
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宏烨表示,在所有截肢病人里,糖尿病患者占了70%,排在首位。
因此,一旦患上糖尿病足,一定要尽早去正规医院处理。
糖尿病足来势汹汹,病情复杂,一个科室某个专业往往不能给予全面有效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针对糖尿病足这类复杂疾病,邵逸夫医院成立了糖尿病足协作小组来应对。其中有内分泌科、手足外科、血管外科、创口护理、整形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团队,每年诊治数百位糖尿病足患者,大截肢率远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好血糖是首要任务。”周嘉强说。
首先,血糖的监测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应与自己的主管医师多沟通,经常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药物治疗要规范。不论是使用降糖口服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令用药;
第三,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同时切勿暴饮暴食。
此外,还要合理运动,保持身材。
除了控制好血糖,生活中的细节也非常重要。
1.每天用温度适宜的水洗脚,但是不要用脚试水温,可请家人代劳或者用温度计;
2.洗脚时仔细检查足部,发现皮肤伤口及时消毒处理;
3.皮肤干裂可以涂尿素软膏;
4.鞋子、袜子要合脚舒服,每天检查鞋内异物、袜子内部粗糙线头,防止足部损伤,更不要赤脚走路;此外,鞋子要经常换,今天穿A鞋,明天穿B鞋,“因为每双鞋对脚的受力点不一样。”造口伤口专科负责人胡宏鸯建议,最好穿有减压作用的运动鞋,女士不宜穿尖头鞋。
5.不要用电热毯、暖手宝等取暖,以免因感觉迟钝而烫伤,最好用空调;
6.戒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吸烟会显著增加截肢风险。
7.用正确的方式剪指甲。掌控好修剪的长度,需要注意不能把边角剪得过深,两端不宜有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