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如果要他们做胃肠镜,却也查不出什么异常。这样的人,消化科医生会告诉他们,你得了“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肠功能紊乱疾病,很多人反反复复看病吃药,都无法根治。
他们可能想也想不到,这类疾病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自己每天吃的食物。
最近,邵逸夫医院就来了好几位这样的病人。
36岁的毛先生,被肚子痛和拉肚子折磨了两年多,最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每天肚子都会隐隐作痛,吃完饭后更加厉害,一天至少跑三四趟厕所,一定要拉完肚子才能好受些。肠镜也做了几次,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很多药,效果都不好啊。”毛先生很苦恼。
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戴宁诊断他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推荐他做乳果糖联合呼气试验。果然,他摄入乳果糖后腹痛腹泻明显加重,说明存在食物不耐受的现象。
戴宁建议他不要吃药了,单单从饮食入手,并推荐营养科主任冯丽君为他诊治。
冯丽君问清了他的情况,发现他的毛病明显与日常饮食有关系。于是为他量身制定了一套饮食营养治疗计划,哪些食物可能引发肠胃不适,都一一罗列出来,她告诉毛先生,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按时饮食,同时要做到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不熬夜。
饮食干预几周后,毛先生渐渐感觉“吃完饭后肚子不那么疼了”,慢慢地腹泻症状消失了,排便时间规律了,大便也成形了。
54岁钟大伯也是这么个情况。为了这毛病,半年来,钟大伯反反复复用了不少药,症状并无半点改善不说,肚子痛却越来越明显,每次排便还觉得排不干净,身体还越来越没有力气。
拿着肠胃镜检查、大便常规、血常规均正常的诊断报告,钟大伯疑惑不解地走进邵逸夫医院营养科主任冯丽君的诊间。“医生你看,这些都正常,我自己也有意识地控制饮食,平时吃最多的就是白粥面条,油腻的东西我都不碰,但我怎么还是天天痛啊?”大伯一脸茫然。
冯丽君问了钟大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肚子痛的时间点发现,大伯的食谱明显营养不均衡,而且只要菜单里出现了某些食物,他腹痛和排便不尽的症状就会出现。
同样地,她也为钟大伯制定了每日饮食食谱,一个月后,大伯笑容满面前来复诊,他告诉冯丽君,肚子痛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排便不尽感也有所缓解,连力气都比以前大不少。
为什么不用吃药,靠饮食就能治病?
冯丽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一般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可以使多数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而且饮食治疗不仅经济、省时,也减少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国外,饮食疗法已成为肠功能紊乱的首选治疗方法。
“我们目前就在研究这个饮食疗法。”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戴宁表示,目前,消化内科、营养科、精神科等专家建立了一支团队,开设了“功能性胃肠病联合门诊”,专门对付这个病。“食物不耐受是中国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发病重要原因之一,而采用有指导的饮食干预,可以改善近70%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联合门诊主要接诊哪些病人?
联合门诊主要针对我院或外院诊断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主要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功能性胃肠病联合门诊要如何预约?
联合门诊时间为周二、五上午,患者可通过电话、网上、现场等方式预约挂号。
或至邵逸夫消化内科戴宁主任专家门诊(周二、周三上午)、功能性胃肠病专病门诊(周四下午陈淑洁副主任)、营养科咨询门诊(周一、周三上午冯丽君主任)就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