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完成首例飞秒激光辅助姚氏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来自武义的19岁圆锥角膜患者成为首位受益人。
据悉,这也是浙江省首例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许很多人还记得两年前这封爆红的十字辞职信。有人说这是一种情怀,有人羡慕这样的生活……对于19岁的小鑫(化名)来说,他不奢求走出去看五光十色的大风景,他只想留住眼前单纯美好的“小视界”。
作为一名圆锥角膜患者,小鑫的视力只有0.1以下,看东西时常模糊一片。而随着病情发展,他最后很可能会失明。
3月9日,小鑫在邵逸夫医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术后第一天,视力就达到0.6。眼前的一切变得清晰而又明亮,小鑫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他说,这是他第一次不戴眼镜就能看得这么清楚。或许在常人看来,0.6的视力并不算好,但对小鑫来说,却是一种奢侈。
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介绍,圆锥角膜是一种颇为麻烦的眼疾,患者的角膜会逐渐变薄,像圆锥一样往前凸。由于角膜中央区或旁中央区进行性变薄,角膜不规则散光度会不断增加,近视度数也不断加深。而随着角膜越来越凸,越来越薄,随时可能会破裂,导致失明。
更棘手的是,这种毛病还是近视手术的禁忌症,如果一不小心误以为是近视而做了激光手术,反而适得其反。姚玉峰教授表示,因为近视激光手术需要把角膜削薄,等于加剧了患者的病情。
“圆锥角膜发展到最后,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姚玉峰教授说,角膜由外到内可以分为5层,厚度共约550微米。传统的手术需要把5层全都换掉,这样一来,患者很容易产生眼红、视力模糊、炎症等排斥反应。
为了让移植后的角膜“乖乖听话”,姚玉峰教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移植方法,“把最里面的内皮层留着,另外4层换掉,这样就不会排斥了。”这种方法被命名为姚氏角膜移植法,不仅获得了201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也被编入美国眼科医师的教科书。
尽管解决了排斥问题,角膜移植术依然有不完美的地方。“过去要进行角膜移植,必须借助金属的环钻,把病变的角膜钻下来,并用环钻取供体的角膜,再用缝线将两个角膜缝起来。”姚玉峰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手术全靠人工操作,很多时候要靠医生的手感和经验,切割的角膜有时不够均匀和整齐,就会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
而借助飞秒激光,就能让机器操刀代替手工操刀,可以非常精确地切割角膜,使角膜植片植床对合严密,不仅术后愈合快,散光小,而且非常安全,术后角膜更接近原有自然形态。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9日至今,邵逸夫医院已经完成了7例飞秒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术。姚玉峰教授说,希望这项技术能帮助到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