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缺钙,是一个长年累月逐渐累积的过程,短期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医院王国付主任医师说,缺钙时,有的人会出现疲劳、烦躁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手脚麻木、抽筋,但没有特异性,不容易分辨。
可以确定的是,长期缺钙,可引起骨质疏松,但骨质疏松早期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它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感到腰背、全身疼痛,出现身高变矮、骨折等。”
因此,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缺钙,还得依靠“技术手段”。血钙检查、尿检、验发、骨密度检查……这些检查靠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
1.血钙检查——基础检查之一
临床上的钙检查,一般采用血钙检查。“有时候血钙正常并不能说明体内不缺钙,因为血钙检查只能反应细胞外钙浓度,当血钙降低时,人体会自动把骨头里的钙‘分配’到血液中,维持稳定的血钙水平,保证身体的正常运作。”王国付介绍。
我们血液中的钙含量只占人体的1%,99%的钙都存储在骨骼和牙齿中。所以对于体内是否缺钙,血钙检查并不能作为诊断人体缺钙的标准。
那血钙检查毫无意义吗?王国付说,血钙检查是用于筛查、诊断、监控与骨骼、心脏、神经、肾脏及牙齿相关的身体状况。
2.尿检——影响因素多
尿液中的钙含量反映的是人体尿钙排泄量的多少,未必完全反映人体是否缺钙。可能是钙摄入较多,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尿钙。
3.验发——缺乏检测的标准化
作为检测人体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三个方法(血液、尿液、头发)之一的头发,其优势是可以反映体内过去2~3个月内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的代谢状况,比较恒定,但缺点是费用比较高,以及缺乏检测的标准化。
4.骨密度检查——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
骨密度检查,查的是骨骼矿物质密度,可以诊断人体骨骼是否“缺钙”。检查结果显示骨密度低下或骨质疏松的,可能是饮食缺钙,也可能跟人体骨骼的退行性变化有关,又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王国付建议,女性在40岁以后,男性在5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一旦发现骨量减少,就及早干预,预防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