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98%的茶树都会喷洒农药,喝春茶等于喝农药。
其实,并非如此。
头春茶出芽的时候,虫子们还没有活跃起来,一般不需要打药,打药反而会增加成本。
不过,前一年夏秋季施用的农药,会有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加上现在农残检测技术愈发先进,因此会出现没有打过农药的春茶,也被检测出有残留农药的情况。
农残是否会危害健康,取决于摄入的总量。“农残检测标准”也只是一个执法的标准,并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界限。
简单来说,春茶即使“检出农残”,超标的情况也非常少,摄入的农残绝对量也不会很大。
想想看,一方面,我们每天消耗的茶叶量通常只有几克到一二十克;另一方面,茶叶要冲泡,农残要真的能溶解到茶水中,才会被我们喝下。这样真正吃进身体的残留农药非常少,不需要过分担心。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说农残超标就可以接受或者容忍!茶农依然要合理种植,相关部门依然要严格执行检测和监督规范。
只是说,如果真的运气不好,买到了有农药残留的茶叶,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害怕之前喝的茶会不会让健康受损。
如果采摘的鲜叶上有农药,经过制茶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残存下来的农药不会因为被热水泡了一会儿就被去掉。
对于铁观音、普洱等紧压茶,先用热水冲泡很短的时间,让它们从紧压的状态舒展开来,再进行正式的冲泡,这叫醒茶。但它跟去农残并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绿茶、红茶,茶叶常处于展开的状态,一加水,茶叶中的成分能很快溶解,此时“洗茶”,反而可能影响茶叶风味。
那么如何分辨染过色的春茶呢?
据报道,某些黑心商贩会把陈茶翻新,甚至进行染色,这种情况该如何分辨?
陈茶的干茶染色翻新后,会绿得不自然,对茶汤的滋味也不会有改变。不过,干茶颜色和茶汤滋味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出评判。
新茶富含氨基酸,冲泡出来会有明显的嫩香或清香,通常被茶客们描述为“豆香”“板栗香”或“草香”。而陈茶的这种香味非常淡薄,甚至还可能会出现异味。
绿茶茶汤的标志性颜色是很淡的黄色,而不是绿色。陈茶的颜色会变深,甚至呈现橙黄色。如果经过染色,那么就更不会是标志性的淡黄色,而可能是绿色。
春茶的魅力在于“鲜”。这里有一些关于春茶保存的小知识,仅供各位朋友参考:
买了好的春茶,应该尽快喝掉。一般而言,每次取完茶叶及时封好,在常温下放置半年,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变化。
如果需要保存更长的时间,最好就不要打开包装,放在冰箱中冷藏,甚至冷冻也可以。
春茶符合人体春生夏长得需要:古人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季是新陈代谢最为旺盛的季节。
喝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也要适量和分时间,不要在睡觉前喝茶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