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省人类辅助生殖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辅助生殖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暨生殖安全与辅助生殖质量控制国家级继教班在杭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们共聚一堂,就辅助生殖的安全性、辅助生殖机构运行管理与准入、辅助生殖质量控制、生殖伦理、临床实验室和护理的诊治规范等相关领域进行学术交流,可以说是一场生殖质控的学术盛宴。

51岁取卵19次 这不光是身体的痛更是心理上的煎熬
“全面二孩开放后,极高龄夫妇的生育需求明显就增加了。但是,从目前临床数据看,仅1%的45岁以上极高龄产妇在接受一次生育辅助后可以受孕成功。这还不排除后期会出现染色体异常、流产等问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浙江省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依敏教授围绕极高龄夫妇助孕的伦理问题及对策做了一场精彩演讲。对45岁以上想要再生育的极高龄夫妇,她不建议“冒险”。
“这个过程很痛苦,也很磨人。往往孩子还没怀上,心理压力就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了。”朱依敏说,她上个星期就接诊了一个51岁的“老病友”,在她这里接受辅助生殖快2年了。因为失独,老病友对孩子有强烈的执念。
但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女性从35周岁开始,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尽管能成功自然怀孕,但是畸形率却是越来越高;到了45周岁以上,自然受孕的几率也变得很低,几乎是千分之一的概率。

她提到,45周岁以上的女性,做一次胚胎移植99%以上是失败的;做多次移植,也仅有5%~10%的人可能会成功。成功移植后,还有70%~80%的概率会流产,就算没有流产,最后孩子也可能会被查出存在其他问题。
到今年过年,这位“老病友”已经取了19次卵,可卵子的质量并不乐观,质量非常差。偶尔成功受精了,胚胎又没在体内着床成功。
“这不仅是身体要承受一次次的取卵、移植所带来的痛,更是心理上的煎熬。”朱依敏说,每次尝试都是一次希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她建议极高龄夫妇在考虑再生育问题上还是要慎重。如果确有生育需求,也必须在进行孕前评估和充分告知助孕技术的风险与潜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知情选择,在确定要助孕后需选择合适的助孕方式和严格的孕期管理,并且对子代进行健康随访。

肿瘤、卵巢早衰患者要考虑“冻卵”保护生育力
另外,特殊女性的生育力保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朱依敏表示,“生育力是人类繁育后代的基础能力,但是生殖系统疾病、肿瘤、手术、放化疗等因素都有可能会造成生殖损伤,让女性失去生育能力,这时生育力保存就很重要。”
徐静蕾前段时间的“冻卵”,就是保存生育力的一种方式。朱依敏说,近段时间来她门诊询问冻卵的女性还不少。其中,有两个只有26岁的小姑娘让她印象尤为深刻。
她们都查出来有乳腺癌,主治医生告诉她们要接受化疗,但这样一来对未婚未育的小姑娘来说就太过残忍了,因为一旦接受化疗,想要生个孩子的可能就变得很低。因此,主治医生建议她们来找朱医师。
“目前,冻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朱教授表示,从去年9月到现在,浙医妇院共解冻了16例,虽然其中有2例不能用,但最后7人成功当了妈妈。也就是说,冻卵解冻后的成功率达到50%。
但她和两位姑娘需要面临的选择很艰难:一方面,考虑到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生殖细胞产生损害,可能导致其永久生殖困难,趁治疗前进行冻卵进行生育力保护是必要的;而另一面,辅助生殖需要时间、用药,这又存在加重癌症发展的可能。
“因为取卵不同于取精,至少需要10~15天的时间促进排卵,如果一次取的量不够,可能还需要再取。”朱教授说,“且取卵可能会用到少量的性激素进行微刺激,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乳腺癌。”
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最后也只能患者自己决定。
朱依敏表示,虽然国外单身女性进行冻卵是被允许的,但这在国内还存在争议,所以没有大范围地推广。但是,对于像以上两个小姑娘这种肿瘤患者,或是可能会发生卵巢早衰的特殊人群,可通过伦理讨论,最终决定是否可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