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5月2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王婷 孙洁)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首位死亡原因,而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我国成年人中每3~4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但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只有30.2%、24.7%和6.1%。也就是说,大多数居民长期不测量血压,2/3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大部分患者未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有些患者仅凭感觉用药。
那么在家如何做到正确自测血压?我们邀请到了浙江医院高血压中心刘新文副主任医师为我们讲解相关方法与技巧。
问题1:为什么需要家庭自测血压?
刘新文:详细了解自己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有助于医生做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决定。很多病友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在医院、诊所量血压高就一定是得了高血压病吗?需要吃药吗?有一部分人在处于医院环境、面对医务人员时会产生紧张反应,导致血压反应性升高,有时可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而动态血压正常,不应过度治疗。反之有些病人主要在家庭测量血压时才升高,称为“隐匿性高血压”,如果仅看诊室血压,则可能延误治疗。
问题2:哪些人需要家庭自测血压?
刘新文:凡有条件的高血压患者均应积极进行家庭自测血压。血压容易波动的老年人,需要更严格控制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肾脏病患者、妊娠期妇女以及血压控制不佳的继发性、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问题3:在家怎样测量血压?
刘新文:首先,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购买时未能根据自己的臂围选择合适的袖带,需每半年进行一次血压计的校正。
其次,在家自测血压时,要避免在吃饭、运动、如厕、入浴时测量,应选择身体较为平静的时间段检测。
第三,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的手臂应与右心房水平同高。卧位时用小枕支托以使上臂与腋中线同高。有报道坐位测量的舒张压较仰卧位高5mmHg,收缩压相差不大。部分患者需要测量直立位血压,一般仰卧位的收缩压较直立位高5~8mmHg,舒张压高4~6mmHg。双腿交叉可使收缩压升高2~8mmHg。
第四,初诊病人最好能测量双手血压。左右上臂血压可有10mmHg的差异,常常为测量误差所致。如果总是某一侧较高,选较高的那一侧手臂的血压值。如果相差达20mmHg以上,提示存在血管病变狭窄,应观察两个手臂的血压。如果需要每天观察血压变化,应在同一时间,采用相同体位,用同一血压计测量同一侧手臂的血压,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更为可靠。
第五,血压测量频率应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晚各测3次,取后2次平均值,计算时除去第1天血压值,其余6天血压值(平均12次)取均数。
对于需要调整药量的患者来说,应取2~4周血压平均值评价疗效。如果血压长期稳定控制,需要至少每3月重复第一周的血压测量。
问题4:怎样评估测量结果?
刘新文: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反复测量,偶尔一两次“超标”不能“定罪”。若一天中测量的血压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可再继续测量观察两三天,仍无改善及时就医。出现明显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时,可临时测量血压,以便复诊时为医生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如果没有症状,通常不必临时加服降压药,也不要短时间内反复测量血压。靶目标值≤135/85mmHg,糖尿病、冠心病及慢性肾病者≤130/80mmHg。心率很快、很慢或存在完全没有规律,电子血压计测量将不可靠或测量无结果,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