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N6和H7N9禽流感并肩而来,没发生“人传人”变异不会大规模暴发
疫情风向标:来自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我国首次在禽类中发现H5N6病毒和人感染病例以来,截至2016年1月4日,我国累计有广东等3个省份报告H5N6禽流感病例。截至1月21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通报,深圳市已报告3例H5N6病例。
而且,“新面孔”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旧面孔”的离去。近日,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又在上海等地出现。根据国家卫计委最近的一次月度通报,2015年12月,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人数10人,死亡3人。这不禁令人产生担忧,人感染禽流感会在春节期间来势汹汹吗?
专家解读:无论H5N6、H7N9或H5N1……他们代表的仅是不同的流感病毒。专家指出,H5N6只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目前的证据表明,H5N6和H7N9病毒还没有发生“人传人”的根本变异,也就是说,不会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而且,禽流感病毒与其流行的季节性有关。“因为温度适合流感病毒生存,冬春季节是包括禽流感在内很多流感疫情的高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
根据病理学的研究分析,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新的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曾做出过公开解释,禽流感和人类的流感病毒不同,人类流感病毒可以非常容易结合到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然后侵入人体,并且在人体内复制、增殖。禽流感病毒不具备可以有效结合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能力,只能在比例非常低的人群中发生。
人感染H5N6或H7N9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会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防控放大招:我国民间一直有过年宰杀活禽的习俗,特别是南方地区,几乎“无禽不成宴”。专家指出,无论是H5N6还是H7N9,人感染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与禽类的密切接触,包括通过呼吸道吸入禽流感病毒,或者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感染。所以预防才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其官方网站就禽流感的预防提出4点建议:
1.注意手部卫生,要勤洗手。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认真洗手。当手部明显肮脏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
2.注意呼吸卫生,控制传播范围。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3.不接触活禽。专家提醒,从活禽交易市场回来后一定要洗手。免疫力比较低的人,如儿童、孕妇、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到活禽交易市场活动。一旦出现发烧、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活禽市场暴露史。
4.生熟分开,禽肉煮熟煮透再吃。使用砧板处理食物应生熟分开,切过生肉的砧板必须用开水烫一下,可很好预防病毒传播或感染。另外,特别注意不要吃病死禽肉;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不要在活禽档口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