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之路

春节返乡出游 警惕季节性传染病借“节”偷袭

2016-02-10 来源:121健康网
   眼下全国大中小学已进入寒假,大批学子们正奔赴归乡的旅途;而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游子们返乡的步伐也日渐加快,这也拉开了我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大幕。春运期间,也是多种传染性病菌活跃的时期,数以亿计的人员大流动给病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严重威胁着大众健康,也对全社会防控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提出挑战。专家提醒,春节回家或出游,首先要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护,才能健康平安地过大年。
  
  H5N6和H7N9禽流感并肩而来,没发生“人传人”变异不会大规模暴发
  
  疫情风向标:来自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我国首次在禽类中发现H5N6病毒和人感染病例以来,截至2016年1月4日,我国累计有广东等3个省份报告H5N6禽流感病例。截至1月21日,深圳市卫生计生委通报,深圳市已报告3例H5N6病例。
  
  而且,“新面孔”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旧面孔”的离去。近日,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又在上海等地出现。根据国家卫计委最近的一次月度通报,2015年12月,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人数10人,死亡3人。这不禁令人产生担忧,人感染禽流感会在春节期间来势汹汹吗?
  
  专家解读:无论H5N6、H7N9或H5N1……他们代表的仅是不同的流感病毒。专家指出,H5N6只是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目前的证据表明,H5N6和H7N9病毒还没有发生“人传人”的根本变异,也就是说,不会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而且,禽流感病毒与其流行的季节性有关。“因为温度适合流感病毒生存,冬春季节是包括禽流感在内很多流感疫情的高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
  
  根据病理学的研究分析,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新的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曾做出过公开解释,禽流感和人类的流感病毒不同,人类流感病毒可以非常容易结合到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上,然后侵入人体,并且在人体内复制、增殖。禽流感病毒不具备可以有效结合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能力,只能在比例非常低的人群中发生。
  
  人感染H5N6或H7N9后,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会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防控放大招:我国民间一直有过年宰杀活禽的习俗,特别是南方地区,几乎“无禽不成宴”。专家指出,无论是H5N6还是H7N9,人感染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与禽类的密切接触,包括通过呼吸道吸入禽流感病毒,或者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感染。所以预防才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其官方网站就禽流感的预防提出4点建议:
  
  1.注意手部卫生,要勤洗手。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认真洗手。当手部明显肮脏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
  
  2.注意呼吸卫生,控制传播范围。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3.不接触活禽。专家提醒,从活禽交易市场回来后一定要洗手。免疫力比较低的人,如儿童、孕妇、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到活禽交易市场活动。一旦出现发烧、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是否有活禽市场暴露史。
  
  4.生熟分开,禽肉煮熟煮透再吃。使用砧板处理食物应生熟分开,切过生肉的砧板必须用开水烫一下,可很好预防病毒传播或感染。另外,特别注意不要吃病死禽肉;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鸟类产品;不要在活禽档口食宿。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