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休息是关键
超长工作并非我国独有。数据显示,日本每年有上千人因“过劳”死亡,美国每年也有上千白领患上“压力恐慌症”。面对这一现状,很多国家都在反思如何缩短员工工作时长。比如,在日本大阪,一些大公司采取“强制关灯”的措施提醒员工到点下班。只要一到下班时间,办公室供电就会被切断,人们无法继续工作,只能回家。加拿大一些地方规定,在保证每天8小时或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员工可自己确定上班时间。这不仅帮员工平衡了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也帮助许多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的员工避开了上下班高峰,节省了时间。
曾强说,缩减工作时长是解决过劳问题的方法之一,这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努力改善;对每个人来说,学会正确的放松休息方式,也是捍卫健康的必需。
提高效率。一方面,工作要在上班时间完成,下班后尽量减少应酬;另一方面,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尝试“弹性工作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而不是劳动时间。
转换思维。工作太忙或力不从心时,学会“换着干”:比如在连续写3个小时文案后,可换成不需要太多脑力的琐碎工作。
用闲散时间缓解疲劳。曾强建议,每天应腾出半小时运动,如时间有限,可选择工间时段起身多走走;午休时站在窗前看看远方,伸展一下四肢;下午闭目养神两三分钟后再投入工作。
享受自然。抛开工作事务,到公园或郊外参加户外运动,随便走一走,坐一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最好能跟家人一起。
做喜欢的事。周末可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如绘画、下棋或外出垂钓、爬山等。
周末忌赖床。研究显示,有效睡眠通常在晚上11点到早上6点,过了这个时间段,只会越睡越累。周末睡到日上三竿的做法并不可取。曾强建议,平时要养成晚上11点左右入睡的习惯,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补觉时间最好安排在中午,以半小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