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次,一些热爱养生的人向笔者问过这样的问题:从小听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是最近看养生节目,有专家说,饭后根本不能走,要躺下休息,而且还不能睡着,这样才能有利于消化吸收呢!甚至还有很多文章,把饭后百步走都当成了“养生禁忌”,好像所有人饭后都需要躺下“养胃”,连走动都不行。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难有标准答案。这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养生建议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概而论、一刀切的绝对禁忌。
对于严重消化不良、身体特别虚弱的人,即便吃一餐正常的饭菜,也感觉消化系统比较疲劳,胃堵、胃胀。千万不要小看消化吸收这件事,对体弱者而言,它还是有点累人的。柔软的胃肠平滑肌要千百次地收缩、蠕动,胃、胰腺和小肠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这可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也是要消耗能量的事情。所以在饭后,消化系统的供血量会大幅度增加。
体弱者的消化系统就好比是一个生产能力很差的工厂,人力物力都不足,突然来了很多原料要加工,自然就感觉不堪重负。比如说,胃下垂的患者餐后的胃重量增大,就更容易感觉不适。所以,饭后躺下休息一会儿,能够让他们集中精力用于消化吸收工作。这时候,如果再让这些体弱消化不良者去走长路,身体就要再分一部分能量用于移动身体,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减少,本来下垂的胃更加疲劳,有可能会不利于消化吸收功能。
但是,消化能力基本正常的人就没必要有禁忌了。因为仅仅是饭后散步,活动强度非常小,耗费的体力和血液也不多,并不至于影响到消化功能。相反,很多人会感觉,饭后散散步,血液循环改善,吸入的氧气增加,胃肠甚至更加舒服。所以,只要不是剧烈运动,饭后轻松散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糖尿病人和减肥者,他们非常需要在餐后及时活动。有研究证明,和饭后静坐30分钟相比,餐后马上进行散步等轻微活动的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控制程度更好。也就是说,如果餐后马上进行活动,肌肉的活动会及时消耗一部分血糖,使餐后血糖及时得到利用,上升幅度比不活动时较小。同时,对正常人来说,餐后血糖上升减少、餐后胰岛素水平下降,能减少血脂上升幅度,也有利于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帮助控制体重。
笔者经常推荐朋友们除了日常健身之外,餐后要马上起来做家务活动或者出门散步。当然,这里说的活动,只是一些擦桌子刷碗、收拾屋子、照顾花草、散步之类的轻松活动,并不是跑步、跳绳之类的较高强度运动,不必担心有妨碍消化和引起胃肠痉挛之类的不良后果。
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对某些疾病患者、年老者和体弱者的忠告,不应该成为所有人的禁忌。经常看到一些20多岁的人,年纪轻轻就遵循“起床要分三步走,不能直接下床,要先躺1分钟、靠1分钟、坐1分钟再起身下床……”“上楼伤膝盖,要坐电梯;慢跑伤膝盖,只能走路”之类的老年养生忠告。人还没有老呢,就把自己当老人;身体还很正常,就把自己当弱者。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结果不是把身体养得更好,而是用进废退,提前衰老。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相比走路而言,餐后马上做脑力工作的习惯更有可能影响消化。大脑的活动会影响人对饥饱的感觉,而且分流血液供应;压力和应激更是能直接降低消化液的分泌,对本来消化不良的人来说,有可能会不堪重负。一位女士告诉笔者,她平时肠胃特别虚弱,餐后散散步还不妨碍,但只要有人马上来和她谈工作,就觉得影响消化,特别是谈到一些压力很大的项目,立刻就感觉胃里发堵。紧张、愤怒、忧虑之类情绪,是非常有害消化功能的,所谓“添堵”这个词汇,正是形容吃饭时或刚吃完饭时,有不良情绪之后的感受……
所以,与其担心轻松的散步影响消化,不如在进餐前后都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饭后半小时以后再开始集中精力的工作。实在拿不准各种说法的时候,不如认真倾听身体的声音,让自己的身体感觉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