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之路

警惕伪养生抢占新媒体

2014-01-14 来源:生命时报
  “不学习养生,一辈子养医生”,如今这类话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群也纷纷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养生大军”中来。与广大老年人不同的是,后者获取健康科普、养生信息的来源不局限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增加了网络等新媒体途径。特别是微博、微信等信息渠道的迅猛发展,使各式各样的健康信息在其中疯狂传播。
  
  在微博首页搜索有关养生、健康的帖子,可谓铺天盖地,大部分有科学依据,但也鱼龙混杂,像“牛奶有害健康”、“喝骨头汤补钙”、“酸碱体质”等一些早已被正规学者批驳的“伪养生”观点,还时不时出现,混淆视听。有的甚至夹带“私货”,表面是科普,其实是为某种商品做软性广告。微博的最大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效率高,一旦被某个有影响力的“大V”转发,受众往往呈几何级增长。有的名人本身不是学医的,也把自己总结或道听途说的“养生”知识拿来分享,例如某位演艺明星在微博里宣称的“水果必须空腹吃”一说,由于粉丝群巨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打开微信的“朋友圈”,有关健康养生的帖子也让人目不暇接,一些明显有科学硬伤的内容混在其中,在朋友之间传播。如果说微博的影响力在于受众广泛,微信的影响力则在于其较高的信任度。朋友圈里都是熟人,说点什么也不太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但有些帖子里的内容,很像金庸名著《鹿鼎记》里韦小宝的编瞎话招数:一大堆话里,绝大多数都是真实、可信的,甚至还是温暖、贴心的,只夹杂一两句谎言。而这一两句却是最关键、最误导人的信息。如果没有火眼金睛,没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还真不好辨别,很容易就被忽悠了。
  
  当下的状况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蔓延,空气污染、食品污染等环境问题丛生,再加上就医难、就医贵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人人都渴望获取简便、廉价又有效的养生手段,为自己保驾护航。但在养生需求剧增,养生热潮席卷全国的同时,国人的健康素养却还没有普遍提高,这种矛盾反映在各类媒体上,就是鱼龙混杂的局面。传统媒体的内容还有相关部门监管,新媒体却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因此,警惕伪科学换套“马甲”抢占新媒体,使之变为“伪养生阵地”,是当务之急。一方面,专业医学机构和专家,以及有责任、有资源的传统媒体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发出和传播科学的声音,以正视听;另一方面,老百姓要擦亮双眼,多加强学习,学会辨别真伪,不盲目相信和传播,这样伪科学、伪养生才无立足之地。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