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成青少年周末全在家吃饭,主动寻求健康餐饮知识意愿低
重庆医科大学专家赵勇做了“微博、微信对青少年在外就餐行为影响及干预试点研究”的报告。
重庆医科大学专家赵勇做了“微博、微信对青少年在外就餐行为影响及干预试点研究”的报告。
研究人员对4100名16—23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1.7%的青少年在周末(周六、周日)会全在家用餐,而超过5成青少年至少在外就餐2次以上;另外,76%的人在外就餐时更关注“口味”,62.5%的人关注“消费水平”,仅有34.9%的人会考虑“营养与安全”。
随后,研究人员尝试对青少年在外就餐进行干预,开设微信帐号对一组青少年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饮食健康知识推送。干预结果令人鼓舞:有44.9%的人表示改变了自己的就餐行为,还有73.6%的人有意识的减少了在外就餐频率。
赵勇认为,目前青少年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移动终端,健康类咨询可以明显改变青少年的就餐习惯,但他们主动寻求健康餐饮知识的意愿很低,需要社会和媒体的主动推广科普,引导青少年科学健康就餐。
今后可用手机配菜自测,保证总营养素符合健康标准
餐厅点菜,如何搭配菜品,让营养物质配置的更加均衡健康?
餐厅点菜,如何搭配菜品,让营养物质配置的更加均衡健康?
“拿出手机,打开APP,输入男女人数,再通过口味、营养等筛选菜品,保证营养和能量摄入!”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的专家梁爱华为我们展望了今后到餐厅健康点菜的一种可能。身处四川,梁爱华研究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川菜”。她请来5星级酒店大厨和川菜大师烹饪了100种经典川菜,分析每盘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纤维、胆固醇、VA、VC、Ca、Na等,再结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根据性别、劳动强度等因素制作营养配膳APP。
软件将自动计算您所选菜品的总营养素,给出建议,如“脂肪摄入超标,建议取消XX菜品”,或“不符合膳食营养标准,建议增加以下菜品”等。此外,用户还可根据“脂肪”、“能量”、“辣度”、“VC含量”等多种标签选择某种营养素高的菜品。据了解,目前该应用还处于制作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或将改变人们的在外就餐点菜习惯。
食品安全要求供应链管理,利益捆绑太深将无法有效监督
当消费者拿起一个香辣鸡腿堡送向嘴边,这标志着谷物生产加工、肉鸡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酱料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和餐饮加工服务等诸多企业合力打造的产品即将完成它的使命。普通市民很难想象在这条如此之长、复杂的供应链中,到底都有些什么门道和疑难杂症。
当消费者拿起一个香辣鸡腿堡送向嘴边,这标志着谷物生产加工、肉鸡养殖加工、蔬菜种植加工、酱料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和餐饮加工服务等诸多企业合力打造的产品即将完成它的使命。普通市民很难想象在这条如此之长、复杂的供应链中,到底都有些什么门道和疑难杂症。
据了解,目前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由企业直接管理供应商;另一种是外包管理,企业选择一家一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再去对应上游诸多供应商。
中国百胜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苏敬轼说,百胜的供应链是直接管理,并使用多元供应商。苏敬轼认为,“使用单一供应商,对企业管理相对简单,但风险高度集中。一旦这个供应商出了问题,后患和危害难以估量。另外,使用单一供应商,双方利益捆绑太大,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和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