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象二:以养生为名推销“神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规定,电视养生节目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事实上,国内许多养生节目不是电视台自己策划制作的,这些由社会公司制作的节目中常常夹带“私货”。
张晔介绍,养生栏目中,推荐一些药品或保健品多以软性形式,推荐产品也在所谓的传授保健知识掩护下,极具隐蔽性。
今年6月被总局明令禁止的电视养生节目《杏林好养生》曾在陕西卫视等台播出,节目一开始就有位号称有着高学历的养生专家针对各种疾病讲授真经,再用隐蔽的软广告推销“神药”,节目结尾,总有现场观众饱含深情地讲述“神药”帮助自己战胜病魔的故事,同一产品能让瘫痪多年的中风患者下地,还让老年痴呆症患者变聪明。不少中老年人往往先被节目打动,最后花大价钱买下一堆没用的药。
一些被推荐的神药其实只是普通食品。如《健康365》推荐一种号称能治愈心脏病、高血压、脑中风的“神药”,后经调查发现,该“神药”既没有说明书,外包装上也没有批准文号,只有一个食品生产许可标志,产品类型标注的是“糖果”。
一些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收看这类养生节目后,有的损失不少钱财,有的观看后甚至拒绝正规治疗,导致病情不断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乱象三:明星站台为“忽悠”助力
为了增强可信度和公信力,不少养生节目还邀请不少名人、明星前去站台。明星的影响力,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更容易认可这些节目和其中的“忽悠术”。
如屡次被“扒皮”的《杏林好养生》,在老年观众群中很有影响力的蒋大为出任过嘉宾,天津几位相声名家也上过该节目。此前,湖南卫视被禁播的养生节目《百科全说》,也由谢娜等名人担任主持。
此外,一些专家提倡的养生理念本身也存在不少漏洞。国家卫计委健康教育指导首席专家孙树侠表示,每一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医学上强调的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理念,以及药物的“辨证论吃”原则。“任何养生方法只是针对特定人群,但现在养生栏目片面追求一些共性养生方案,很容易误导一些普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