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我们身边,亲朋遭遇误诊的案例并不鲜见,记者办公室三位同事家属中居然均有人遭遇过误诊。误诊带给人们的,常常是过山车般的振荡:有的“起死回生”,虚惊一场;有的贻误病情,丧失生命。
有多少患者遭遇过误诊?国内误诊率究竟有多高?对此,我国迄今没有官方的数字。在我们身边,亲朋遭遇误诊的案例并不鲜见,记者办公室三位同事家属中居然均有人遭遇过误诊。误诊带给人们的,常常是过山车般的振荡:有的“起死回生”,虚惊一场;有的贻误病情,丧失生命。
大医院误诊率并不低
从1990年就开始对国内误诊率进行调研的《临床误诊误治》杂志主编陈晓红介绍说,近年来误诊率并没有因为现代设备的增加而减少。
误诊有医生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够的原因,还与个体差异和病症的复杂性密切相关。如江西3名患者都因骨头痛被基层医院诊断为肩周炎、颈椎痛和腰椎痛,后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CT等检查,被确诊癌症骨转移。
误诊本身能否避免?受访专家直言,误诊“零概率”几乎不可能,也不符合科学。
一般人们认为,基层医院由于诊断设备和接诊病人的局限性,误诊率会比大医院高。其实不然,基层医院对疑难疾病误诊率可能偏高,而对基层发病率高的疾病,其判断水平却高过大医院。
当被问及“您误诊过病人吗?”绝大多数受访医生坦陈有过。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郑雪倩说,“但并非所有的误诊医院或医生都有过错,对此患者应有理性认识。”但是,医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因为问病史不详细、该查的项目没查等,导致误诊漏诊,这种情况下医院或医生就应承担责任。
“过度检查”是两难选择
有的医院为了避免误诊引发的医患纠纷,则让患者过度检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蒋泽先认为,适度检查和过度检查之间的度很难把握,只要医生不是出于私心、为了个人利益,就不应该认为是过度检查。“在临床治疗中,有的患者确实是多做了检查,因为有的疾病隐藏得很深。”
郑雪倩认为,过度检查与国家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持不无关系。她建议,医学的风险,不应由医院或医生来承担,国家应设立保险或基金来支持,在医院医生无过错的情况下,患者能获得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