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些患者以为,多学科模式不过就是把普通会诊换了个名字。其实,这种模式早已经成为国外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
丁海,医学硕士,南京市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擅长胃肠道、肝、胆、胰、脾良恶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主编论著1部,参与编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肝癌术后门静脉置泵化疗的研究获得南京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先后在香港大学附属皇家玛利亚医院、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院和世界癌症治疗中心-M.D .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学习。
近年来,国内恶性肿瘤患者显著增加,根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披露,目前全国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为312万例,平均每天8550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一患上肿瘤,患者和家属除了紧张、焦虑,也有不少困惑。究竟是选手术还是放化疗?该清扫干净还是姑息治疗?有时候就连医生的意见都不完全一致,患者和家属就更加不知所措。
这种时候,就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登场了。
有些患者以为,多学科模式不过就是把普通会诊换了个名字。其实,这种模式早已经成为国外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该模式就是让来自外科、化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的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定期会议讨论,从而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并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而其带来的效果,不是1+1=2,而是1+1>2。
咱们来举个例子吧。
在我们这里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来说,有程度较轻的一期患者,也有病情较重在三期以上的患者。如果是前者,通常是手术予以根治,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决定后续治疗和随访方案。但对后者来说,虽然有相关治疗规范指导,不同的医生就可能给予不同的意见,让患者困惑不已。
比如说:治疗规范中建议,这类患者可以先予以化疗、放疗,当远处转移灶缩小甚至消失、原发灶缩小时,再进行手术根治。可实际治疗过程中,既然要先化疗再手术,那么化疗做几个疗程更合适?
按照规范中的建议,通常是2-3个疗程的化疗为宜。可肿瘤治疗在规范的前提下,也得讲究个体化。对于一些年轻、身体状况好的患者来说,2-3个疗程的化疗不仅为手术创造了条件,也让他们的预后更加理想;但对于本身体质较差,或者同时合并有多种疾病,或者高龄老人这类特殊人群来说,2-3次的化疗对于他们来说负荷过大,勉强治疗反而可能导致他们的身体状况一落千丈,别说后续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这就有违治疗的初衷。
这些问题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中,由于多个学科的专家的定期讨论,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我们在今年年初成立了南京市首家肝脏肿瘤多学科专家综合会诊中心,就是为了帮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从而避免过度治疗和不规范治疗。
对于现在的肿瘤患者来说,也要更新一些对肿瘤的认识。过去大家都“谈癌色变”,其实现在有许多证据表明,肿瘤正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条件允许时我们可以给予根治,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终身治疗、长期生存,或者等到条件允许的时候在进行根治手术。其实在肿瘤外科医生中,早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对于可以手术根治的肿瘤,外科医生会尽量切除干净;但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客观条件让他们很难实现手术根治,但手术又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时,医生也会为他们开展姑息性手术。不过你可别误会,这手术听起来很“姑息”,其实是为患者解决当前危及生命的主要矛盾,同时给患者争取时间来接受后续的治疗。而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这些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部分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还有机会接受二次清扫甚至根治手术,不仅生命得以延续,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