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专家称手机壳致癌不必信 其含量不足以致癌

2014-11-01 来源:121健康网

[导读]:“致癌物和致癌是两个概念,消费者不用担惊受怕,致癌物只有在人体内积攒到致癌的量才可能致癌,但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壳中,即便含有甲醛,其含量也不足以致癌。

专家称手机壳致癌不必信 其含量不足以致癌

传闻:

近日,一则名为“从此不套手机壳,看完吓死你”的流言在微博、微信上热传,称手机壳含苯这种超强致癌物,随着接打电话收发微信,苯就会随着呼吸道直接进入人的五脏六腑。温度越高,苯就释放得越厉害。这则流言让众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深感伤不起,大呼“连手机壳都开始坑爹了”。

释疑:

先说说手机壳本身,通常分为硬壳和软壳两种。硬壳较为常见,其主要材料是聚碳酸酯(PC)、ABS树脂、聚氨酯等材料,家里的冰箱、电话机等常见家电和电子产品都会用到。软壳的主要材料是硅胶,本身就是无毒的。

这样来看,材料本身似乎就没有多大的毒性,事实也是如此。那是否含致癌物呢?这是可能的。有媒体就分别选择了塑料、硅胶及皮革三种常见材质的手机套,按手机正常使用时的平均温度,将实验舱内的温度加热到45℃,一小时后手机套被加热后释放出的气体收集完毕,经分析发现,手机套释放量最大的有毒物质是甲醛,而非网友们热议的苯。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说:“苯也不是不可能存在于手机壳中。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有的手机壳可能使用苯类溶剂。但一般来说,苯在生产环节中已经基本挥发殆尽,即便有残留,也不至于达到致癌的程度。真正值得注意的倒是手机壳中含有的甲醛。”

“买手机壳时,要是闻到异味或是摸过之后手上有味的,都不要买。”他说,一些带着兔耳朵,或是拼接类的手机壳,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固色剂、胶黏剂等,这里面就可能含有甲醛。

一些地摊上售卖的手机壳尤其要注意,通常这种来源复杂或是小作坊生产的手机壳的生产过程就很有问题。为了降低制造成本,不法分子添加的辅料和中间物质确实可能在手机升温传导条件下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甲醛是一种致癌物,长期大剂量地吸入,可能引起白血病,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释放得也越快。但手机壳中的甲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挥发,如果在室外、办公室等开放的环境下,不会对人产生实质性的危害,除非你喜欢捂着被子玩手机。

“致癌物和致癌是两个概念,消费者不用担惊受怕,致癌物只有在人体内积攒到致癌的量才可能致癌,但正规厂家生产的手机壳中,即便含有甲醛,其含量也不足以致癌。这就好比空气中含有致癌物,但不一定会对人致癌是一个道理。”董金狮说。

买手机壳时不要贪图便宜,因为手机壳本身就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去约束。像手机内部的CPU、电池、扣件等手机配件都会在说明书中标明其所含的铅、铬等重金属的含量,手机壳并非手机厂家原厂配备的,也不是手机中必备的部件,所以没有适用标准。

手机的有害细菌也是值得注意的,因为通过触摸、通话的过程中,人手上和脸部的汗水,嘴里的唾液都可能附着到手机表面。刷微博、玩游戏、打电话时,手机会变热,这样利于细菌繁殖,时间长了手机就成了一“毒物”。

“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提倡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可以选择不用手机壳,对于手机本身也要常常擦拭,不给细菌过量繁殖的机会,从而确保自身健康。”董金狮说。

专家称手机壳致癌不必信 其含量不足以致癌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