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广东委员代表质疑灰霾未超标城市仍灰蒙蒙

2014-10-28 来源:121健康网

[摘要]广东省两会前夕五名代表委员相约爬广州塔调研灰霾治理,并质疑:监测数据没超标,肉眼看却灰蒙蒙?

广东委员代表质疑灰霾未超标城市仍灰蒙蒙

“抬头看很蓝,往周围看,广州像被一个罩子罩住了!”10日下午,广州刚解除重度污染警报,五位广东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相约登广州塔,调研大气污染及治理情况。在广州塔上距地面490米的监测点,代表委员被眼前的景观震撼。虽然当天阳光明媚,而且广州塔上的几个监测点P M2 .5浓度也没有超标,但代表和委员们依然难解疑惑:为何数据和直观感受差异这么大?

数据和所见有差距

广州塔大气垂直监测站是此次调研的第一站。据悉,这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大气监测点,刚运行11天,平时不向公众开放。116米、168米、490米——— 代表和委员们乘电梯由低到高逐一“踩点”。

来到距离地面116米的第一个监测点时,代表委员们对眼前所见颇感“意外”:虽然当天阳光明媚,广州城却“隐藏”在浓雾之中。“放眼看模糊,空气质量是不是不达标?”省人大代表、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燕红感叹。

在狭小的监测点内,六个仪器正在实时监测PM 2.5、PM 10、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六个空气污染物指标。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任助理裴成磊介绍,仪器显示的监测数据每分钟都会发生改变。

仪器显示,在116米的高度,PM 2.5瞬时浓度是61.9微克/立方米,没有超标。在距离地面168米的第二个监测点,PM 2.5瞬时浓度显示为64微克/立方米,也没有超标。

“广州像被罩子罩住”

最后,来到广州塔488米高处,代表被眼前的景观吸引:“抬头往上看天很蓝,往下、往周围看,广州像是被一个罩子罩住了!”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张小庄发出感慨。

488米已经是普通游客爬广州塔能到达的最高点。而最高的监测点比观景平台还要高十几米,需要爬上一个与地面成90度的窄铁梯才能到达。

“既然来了,还是坚持下去。”唯一的女代表谭燕红第一个爬上去。“PM 2.5,61.9微克/立方米。”上来后,谭燕红径直走到仪器前报出数据。

反馈

数据达标但“看起来不美”引代表发问:

“相信自己肉眼还是相信数据?”

南都讯为何在三个不同高度的监测点,PM 2.5浓度相差不大?为何PM 2.5监测数据达标,肉眼所见的广州却是灰蒙蒙一片?在调研活动的第二站省环境监测中心,代表和委员们提出自己的疑惑。

对前一个问题,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黄祖照解释说,在不同的天气和气象条件下,大气边界层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如果气象条件好,大气边界层有时会超过1000米,1000米之下的PM 2.5瞬时浓度比较接近并不奇怪。

对后一个问题,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解释,肉眼看到的能见度下降,并不一定是灰霾造成的,登上山顶有雾气,同样看不远。目前我们遇到的雾霾或者灰霾,其中都有水汽的成分,具体雾和霾的比例各有多少则随气象情况变化。

对此,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杨中艺提出,监测数据达标但“看起来不美”,原因在于我们的标准较低。“同样是良或优,我们的标准低于外国的标准。”

“我们到底是要相信自己的肉眼,还是该相信数据?”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认为,要让老百姓对监测数据心服口服,除多做科普外,也有必要加强第三方机构对监测设备的监管。

追问1

灰霾成分和来源何时才能查清?

此前,中科院有学者研究成果称“机动车排放对北京雾霾贡献比例不足4%”,引发争议。有关“贡献比例”也成为昨日调研的关注焦点之一。“广州和珠三角地区机动车尾气等贡献比例有多大,灰霾成分结构如何?”在省环境监测中心座谈时,省政协委员赵子文提出疑问。

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回应,全省21个地市从去年12月底才开始PM 2.5监测发布工作,用于研究的原始数据积累还不够多。目前,全省层面的灰霾源解析工作也尚未开展。

“既然PM 2.5的组成结构、来源结构不清,却不时听到专家谈各种污染物对PM 2.5的贡献比例,这是自相矛盾。没有诊断或诊断错误,对解决问题于事无济且浪费公共资源!”杨英代表直言。

钟流举也表示,政府部门应再规划建设一批用于源解析的大气成分站,且设立更多的监测站点便于开展研究。

据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黄祖照透露,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前正在联合其他单位联合开展PM 2.5来源解析的科研项目,2014年底前有望完成研究,拿出第一手的PM 2.5成分、来源等数据。

追问2

“治气”方案何不公开征求意见?

昨日在座谈现场,有代表问起全省层面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的进展。

钟流举表示,珠三角的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1月8日已获得省政府原则性通过,但目前尚未正式公布。代表建议这些预案实施前还应向公众征求意见。

省环保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由于强制减排等应急措施大多是针对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等,应急预案在向省府上报前已向发改委、交通、教育、经信委等部门征求过意见。

杨英代表认为,灰霾事关人人健康,而且虽然已内部征求意见,但这仍比不上全社会的智慧。内部征求意见不如公开,在草拟相关的政策时应该公开,更广泛向社会各种专业机构、专家以及大众公开征求意见。

调研名单

张小庄 省人大代表、省妇幼保健院院长

杨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谭燕红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广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广军 省人大代表、广州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职员

赵子文 省政协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广东委员代表质疑灰霾未超标城市仍灰蒙蒙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