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健康新闻

要闻:食药行业两大怪相 食品药品混着卖

2014-10-23 来源:121健康网

要闻:食药行业两大怪相 食品药品混着卖

食品、保健品、药品……走进药店的你分得清楚吗?现在有的食品在宣传上拼老命往药品队伍里蹭,希望借“奇效”名号得到市场青睐;有的药品则把自己包装成食品乃至可爱糖果,不然父母不敢将其每天喂孩子嘴里。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总是“奇葩”辈出,节操尽碎。

去年以来,有两单行业曝光情况可谓“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不少胶原蛋白产品被披露违规宣传,别说药品,连保健品批号都没拿到,真身为普通食品,却狂轰滥炸宣传各种保健功能。而根据我国《食品法》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无独有偶,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多家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鱼肝油,既非药品也非保健食品,采用的水产加工品、糖果的标准,违规生产成婴幼儿食品,而厂家在推荐给家长时还别有用心将其塑造成婴幼儿糖果食品。节目称鱼肝油是药物,最好遵儿科或营养科医生医嘱服用。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处方药为了销售,终端药店通过各种造假手段,帮助消费者无需医生处方就可随意购买;非处方药每天在公交车上狂打广告,对副作用只字不提,导致患者药物成瘾……有业内人士向我吐槽说:“我拿着‘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低调卖产品,销量、名气还远不如人家普通食品,谁叫它敢沿街叫卖大声嚷嚷自己效果多牛呢。脸皮厚是一方面,我们给药店的返利远不及人家也是一大原因吧。”

如果一个行业里大部分厂家都开启“忽悠”模式,“劣币驱逐良币”就可能导致大家都没饭吃,比如胶原蛋白产品就是典型例子,去年遭打击到现在依然没恢复元气,一旦失去消费者信任,市场干脆整体将其打入冷宫。

劝诫企业爱惜自家名声的同时,还要提醒下走进药房的老老少少们:多请教医生、多网上做功课,做到进店买货心中有数,毕竟店员多少有利益牵扯其中,其建议最好是“仅供参考”。

要闻:食药行业两大怪相 食品药品混着卖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