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总部发表《粮食及农业状况》年度报告,据其估计,目前全球14亿人超重,其中5亿人肥胖。这与营养不足和微量元素缺乏等一起大大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全世界每年因营养不良导致生产力损失和保健支出高达3.5万亿美元。
报告估计,目前全世界近70亿人中,有20亿人患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缺乏症。全世界大约1/5的人超重;5岁以下儿童中有26%发育迟缓,31%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
我国居民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南京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汪之项教授。他表示,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营养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营养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人口比较突出。其次,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部分居民出现了营养过剩问题,造成肥胖,这类人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量,但维生素和矿物质普遍缺乏,是广义上的营养不良。
汪之项介绍,根据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我国居民普遍缺乏维生素A、铁、维生素B2、锌、碘等,西部地区的民众还缺乏蛋白质,这些都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维生素A对调节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长期缺乏,消化道、呼吸道功能会变得脆弱,且容易生病,出现夜盲症、角膜软化、皮肤问题;铁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大量缺乏会造成贫血,即使是身体内铁储备减少,都会阻碍儿童的智力发育,降低成人的工作效率。他说:“每个人缺乏的营养不同,轻重程度也不同,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久而久之会增加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对社会医疗造成沉重负担。”
针对目前全球营养不良的现状,粮农组织提出的对策包括,提高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粮,以及富含营养的豆类、肉类、奶类、蔬菜和水果的生产率。汪之项介绍,能高效补充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蛋黄、牛奶,另外胡萝卜、西兰花、菠菜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补充铁可以多吃血豆腐、瘦肉、木耳、红枣等。总而言之,保证食物的多样性、营养均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