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常因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含酒精类(乙醇)饮料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紊乱。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常因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含酒精类(乙醇)饮料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紊乱。根据每个人的酒量不同,患者从胡言乱语到昏迷不醒甚至死亡,都有可能发生。
岁末年初,各种年会聚餐又多了起来,酒桌上觥筹交错,禁不住劝酒进而互相拼酒,总有那么些人脚步已凌乱,嘴里却直喊着没醉还要喝,于是有的喝进了医院,有的喝出了胃出血,更有甚者再没醒来。
医学上对于醉酒的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酒精中毒,简单来说就是酒精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乙醇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逐渐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的病理过程。
对于轻微的酒精中毒,多喝水,多休息,第二天醒来也就恢复了,但当体内酒精浓度不断上升,酒精中毒的程度也会由浅至深,从胡言乱语到昏迷不醒甚至死亡,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在这个“应酬季”,为了避免乐极生悲,如何解酒防醉成了很多酒客关心的问题。在医生们看来,一个人的酒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体质,还没有一种逆天的方法可以保证千杯不醉,不喝或者少喝酒方为上策,如果一不小心喝高了,家人的护理方式很重要,切莫相信“酒桌上的传言”而挑战身体的极限。
假期贪杯中“毒”
2013年元旦刚过,假期中各大医院急症室都接待了不少急性酒精中毒的病人。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艳清表示,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每当年末,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数量就会猛增。
根据每个人的酒量不同,中毒量相差也非常悬殊,中毒程度、症状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当血中酒精(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果达到0.2%,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能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平日里,一般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平常爱喝酒,一时兴起喝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来急诊室就诊。但节假日的话,年轻人被送到急诊室的情况比较多。”第十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医生陈远卓说,“过节,大家开心,到了酒桌上就猛喝,这很容易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陈远卓解释,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常因短时间内饮用大量的含酒精类(乙醇)饮料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紊乱。
从状态上来看,轻度中毒表现为“兴奋状态”,就是平日里大家最常遇到的醉酒状态。这种时候,人会很兴奋,胡言乱语,大声喧哗,比较容易激动。中毒情况加重之后,就会进入“抑制状态”,这时候就没那么精神了,变得寡言少语,烂醉如泥。“这两种状态,你和他说话,他还会应答,或者拍打还有反应,一般没大问题,睡一觉,酒醒了也就恢复了。”
但是,当中毒情况继续加重,人体就会进入浅昏迷状态,一般刺激已经没有反应。最严重的情况就是血压下降,心跳下降,出现呼吸抑制且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酒精中毒都会沿着这几个程度由浅至深发展,但也有部分人会跳过兴奋状态,直接进入抑制状态,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仅喝醉兴奋,一般老百姓是不会来医院的。来医院无外乎这几种情况,常见是呕吐鲜血或咖啡色样的液体、腹痛、头痛、全身难受。其次是患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陪同者感觉摸不到脉搏等等,这时候家人、朋友就紧张了,会马上送来医院。”
陈远卓说,如果醉酒者血压、心跳都正常,那就没有大问题,往往过一段时间之后,酒精代谢掉了就会醒。但是如果遇上严重酒精中毒,导致循环呼吸抑制的话,那就需要抢救了,“从临床上来说,这种需要抢救的病例并不多。”
酒精对身体的影响
陈远卓表示,有关喝酒猝死的情况,临床上遇到相对比较少。但也不能因为个案较少而忽视酒精对身体各器官的危害。
一般临床上,喝酒猝死是由于急性酒精中毒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从而使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而发生猝死。大量饮酒可干扰心肌能量代谢,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心肌损伤,甚至出现心脏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心肌梗死等。
此外,急性酒精中毒对身体还有很多不良影响,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
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占举介绍,急性酒精中毒对胃黏膜的损伤尤为严重。研究证明,乙醇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加强对胃黏膜的侵袭;同时,乙醇能溶解胃黏液层,使胃黏膜细胞受损、黏液合成减少,胃自我保护能力下降,进一步破坏胃黏膜屏障,严重者可出现胃溃疡、急性胃炎等病症。
酒精对肠道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乙醇会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当乙醇浓度过高时,甚至可使肠道平滑肌暂时丧失收缩能力,使乙醇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强对胃的刺激作用,还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由胃肠道吸收后,乙醇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进而伤害肝脏。研究显示,90%~95%的乙醇在肝脏代谢,当乙醇含量过高、机体代谢不及时,其中间产物乙醛就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甚至可导致酒精中毒性肝炎,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酒精伤胃损肝,很多人都知晓。但很少有人知道,酒精对胰腺也有影响。
刘占举说,大量饮酒后,乙醇刺激Oddis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使胰管排出受阻;刺激胃酸、胰泌素及缩胆囊素(CCK)分泌,促使胰腺外分泌增加;长期酒癖者往往胰液内蛋白含量增高,易沉淀而形成蛋白栓,致胰液排出受阻,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酒桌上的防醉秘籍
尽管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身”,但总有盛情难却之时,于是酒桌上的防醉秘籍越传越多,比如喝酒前先吃饭,喝混酒比单喝一种酒更容易醉……这些“酒桌上的传言”靠谱吗?
“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当然是不建议喝酒的。但如果真的要喝的时候,也要注意先吃点东西垫垫饥。酒精也就是乙醇,是一种小分子化学物质,一旦喝入口,10分钟左右就可以吸收入血。先吃点东西再喝酒,酒精就能和食物融合,减慢其被吸收的速度。边吃边喝好过不吃猛喝。填饱肚子慢慢喝也能让人不那么容易醉。”
陈远卓认为,空腹喝酒易伤身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于喝混酒容易醉的说法,尚未见到相关科学文献证实过,“如果从酒出发,那么也就是一条标准,酒精度数越高,喝得越多,也就越危险,越容易醉。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喝酒时不要同时喝碳酸型饮料,会加速酒精的吸收。”
陈远卓补充,之所以民间有喝混酒容易醉的说法,原因有很多,最直观的便是,喝混酒的人往往喝酒总量也多。由于没有相关文献证实,基于生活经验的判断也未尝不可。如果你自认为喝混酒容易醉,那就尽量不要喝,以免酒精中毒导致身体机能出现问题。
“元旦期间,有个年轻女孩子因为急性酒精中毒被送到这边。因为酒喝太多、太杂,之前又没吃什么东西,来院后出现了血压、血糖反复低于正常值的情况。”陈远卓说,这是他遇到过的比较严重的情况。病人被送来时,已经神志不清,血糖只有3.2毫摩尔/升。以普通人而言,这样的血糖也是会晕倒的。而酒精性低血糖则更加危险。
酒精性低血糖通常发生在长时间饥饿后饮酒的病人身上。酒精中毒与低血糖对昏迷有协同作用,可引起和加重昏迷。陈远卓表示,酒精中毒致低血糖昏迷发病率较高,常发生在酒后,发病时间长短不一。酒精中毒程度越重,血糖水平越低,如果不注意,会持续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呼吸浅弱,血压下降而导致死亡。
醉酒的家庭护理
喝高了怎么办?这时家庭护理很重要。家人首先要确定患者酒精中毒的程度,以判断是在家休息还是送医。
陈远卓介绍,可以适当观察一下生命体征,比如脉搏搭一下,有血压计的可以量一下血压。通常,酒后的血压会偏低,若是在正常范围内偏低一些没有问题。如果偏高,那通常是因为患者原本就患有高血压,酒精刺激之后使得血压上升。
“一般来说,可以以收缩压低于90mmHg(毫米汞柱)作为标准,(偏低于这一标准)就建议来医院。这也是休克诊断的标准。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的话,就要区别对待。”
如果患者呕吐,不要过分紧张。吐完之后要帮助患者卧床,尽量侧卧或者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且弄干净嘴中的呕吐物。如果呕吐物没有弄干净且卧姿不对,就有可能使得呕吐物被误吸到气管中,导致窒息。
也有些人醉酒后可能会少量吐血。陈远卓表示,只要不是器质性的病变,即患者本身有消化性溃疡之类的疾病,那就是由于酒精导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这是一种应激性的病变,就好像手上的皮肤破掉了一样,病变一般并不是很深,过一阵会复原,没有太大问题。当然,如果情况严重,还是需要医生来做判断。”
待酒精中毒的症状平稳后,患者应该多喝水、果汁等,补充水分,增加排尿量,加快体内酒精的排泄。此外,还要注意保暖,因为患者会因血管扩张而失去大量热量。最后,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这点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