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际通用标准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中国成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是一个国际学术团体,总部在美国华盛顿。其宗旨是通过科学交流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使企业、科学家和政府三者从科学角度达到共识,并共同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993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成立,今年迎来20年华诞。就此办事处在中国组织召开了100多场国内外学术交流及研讨会议。相继成立肥胖问题工作组、食品安全专题工作组、早期儿童发展工作组、身体活动与健康工作组等。
提出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BMI界限值”、“中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BMI界限值”,开展了铁强化酱油改善我国人群贫血的系统研究与推广项目,在甘肃省5个贫困县开展了婴幼儿辅助食品强化干预项目,启动了铁强化面粉功效试验、叶酸等营养素强化面粉预防新生儿心血管畸形等研究项目等。
陈君石: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们尚未认识肥胖问题时,我们吹响了系列工作号角
20世纪9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肥胖及引发的慢性病来势凶猛,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当时的中国对此尚未深刻认识和重视。
2000年,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中国办事处,率先在国内组织和引领了一系列关于肥胖防控的学术讨论。我们汇集了中国、美国等以及港台30多位专家报告,“中国肥胖问题研讨会”吹响了开展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系列工作的号角。
大会除了集中讨论全球的肥胖问题及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基于我国数据的中国肥胖诊断标准、中国人的合理体重和肥胖的综合防治对策。
ILSI中国办事处首次举办中国肥胖问题研讨会后,又成立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以推动我国肥胖研究和防控工作的民间合作。肥胖是近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的新的挑战。
不同于世卫组织的超重、肥胖标准是怎么确定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通用判定标准是: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此标准不适合于中国人,大家一致同意把建立中国人的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作为WGOC的首项工作。
为此,耗时9个月,对我国21个省、市、地区24万人的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等相关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第一次提出了以我国自己的数据为根据的BMI切点。自此,BMI≥24作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作为肥胖的界限得到了基本确定。
2001年6月,“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举行,强化了肥胖是我国主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的观点。经充分讨论,WGOC提出的BMI切点获得进一步地确认。这是我国肥胖及其相关疾病防治工作的一项突破性的基础工作。
2011年,受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委托,ILSI中国办事处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工作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中国成人超重肥胖判定方法”,即BMI切点;并将于2013年由卫生计生委颁布为全国应用的标准。
十几年来,我们从中国成人BMI的切点研究开始,通过系列会议、研究、项目实施与模式探讨等方式 ,为中国人群肥胖预防控制指南的制定与实施、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启动与身体活动促进、为社区人群慢病控制适宜技术与模式的研究、为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均做出了贡献。
身体活动与运动是良医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在参考国外类似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 2003年4月卫生部疾控司正式颁布,其中纳入了WGOC提出的判定国人超重和肥胖的BMI切点。
为了配合这个指南的颁发,陈春明教授提出“防治肥胖刻不容缓”,大声疾呼政府、专家和百姓要加强对肥胖的重视和积极防治。接着,她又提出“只要及时、及早的行动以控制儿童肥胖,就能为本世纪培育一个健康的劳动群体,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是极为巨大的”观点。
针对我国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缺乏科学指导现状, ILSI中国办事处专家,起草了《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于2011年6月正式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实施。
“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 EIM)是美国疾控中心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开创的一项活动,旨在通过医生对病人进行运动指导,将适当运动引入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ILSI中国办事处经过与美方的多次交流,决定将“运动是良医”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并开展“运动是良医在中国(EIM in China)”系列活动。
2006年以来,ILSI中国办事处成功申请ILSI总部研究基金,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的人群身体活动促进”项目。第一次直接实施身体活动干预的就有一千余人,继而辐射到浙江省和全国,对国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起到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08年和2011年两次在项目地区杭州和浙江省召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现场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