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其实可以把焦虑看作是“害怕失去……”心理的一个镜像,投射出我们心理在乎又无法掌握的事物。如果能直面“害怕失去”的恐惧,了解恐惧存在的心理基础,焦虑的表现其实是可以自然消失的。
日前,由媒体发起的“2013中国股民压力指数调查”结果出炉,显示为普遍焦虑。而最新的焦虑症名称是——Wifi焦虑症。焦虑,在现代人生活中几乎是无所不在的现象。百度一下,各种各样的焦虑症名称可以刷满好几屏。引起人心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却只有必然。了解一下焦虑产生的心理原因以及对治之道,给焦渴的心灵来一次清凉的洗礼吧。
我解决焦虑的方法——与焦虑相处
◎汪冰
当我有机会见到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主讲人泰勒·本-沙哈尔先生时,我禁不住“焦虑”地向他讨教“不焦虑”的秘诀
除了死去的人和那些世外高人,我还没发现谁敢声称自己可以免受焦虑的侵扰。作为心理工作者也一样,焦虑曾经是我最大的敌人。
我的工作内容之一是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多的时候听众可能有近千人,少的时候通常也有上百人。当众讲话本身已经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情,而且心理学的讲座还要达到一定的现场效果并非仅仅传达知识。换句话说,我不仅要讲还要讲得生动,让听众轻松愉快、不走神、能入戏还最好有所感悟……每当我站在讲台上,就能够深深地理解那些脱口秀主持人的不容易,不管好赖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得到听众表情、眼神甚至窃窃私语给你的即时反馈。
起初,焦虑经常让我汗湿几层衣服,甚至想到要放弃这样的工作方式。所以当我有机会见到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主讲人泰勒·本-沙哈尔先生时,我禁不住“焦虑”地向他讨教“不焦虑”的秘诀,毕竟在哈佛每次面对上千人讲课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他总显得从容不迫。
泰勒先生说,“给那么多人讲课我也会很焦虑啊,所以一开始我很开心只有几个人来上我的课,只是后来我接受焦虑就是这工作的一部分。”我真想有机会告诉他这个答案虽然让我有点儿失望,但是颇具疗愈性——当你发现原来焦虑的不只你一个,你就会更容易接受它。而恰恰是与焦虑对抗会让我们更焦虑。在史蒂夫·C·海耶斯、斯宾塞·史密斯著的《学会接受你自己》一书中,有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假设你正坐在一个满是鲨鱼的池子边上,身上绑着全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这时给你一个任务——控制自己不要焦虑。如果你焦虑的话,座位会感觉到并且立刻翻转使你掉入水池。能做到吗?实际上,努力让自己不焦虑让我们更焦虑。所以现在每次讲座开始前我都会跟自己说:“别怕,好好焦虑一下吧,想怎么焦虑就怎么焦虑,最好多出点儿汗,争取得个焦虑冠军奖!”
知道泰勒也会焦虑固然让我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汗流浃背,但是我还是想知道他与焦虑相处有何秘诀。泰勒先生接下来的一席话对我影响深远,他说:“你紧张是因为希望证明自己是最好的,希望得到最热烈的反馈,但是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的反应,你能做的是让自己进入最好的状态,所以当你站在讲台上,你的目标不应该‘赢得’,而是全情投入地和你的听众‘分享’那些有价值、感动你的信息。”
的确,一件事情之所以让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往往过于想要去控制,却发现自己根本无力。正如泰勒先生所说,生活的真相是无论何时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与焦虑相处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焦点从外在转移到内在,从失控的部分转移到可控的部分。
前一阵子和一位资深的金融人士聊天。我问他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人都焦虑自己的“钱景”,这个时候该如何投资理财呢?他的回答同样意味深长:“越是充满变动的时候越要专注于投资两件事情:你的能力和你的身体,因为只有它们才能帮助你应对变化。”
(作者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女性常焦虑的那些事
压力下人人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焦虑,而女人的焦虑用什么方式排解和自我调整呢?
我们看两个例子。
准高三一到,妈妈比孩子更焦虑
送走上一批高三学生,高二的学生们就进入了备战状态。一位家长给我打来咨询电话,说自己的儿子进入了“准高三”阶段,学校已经按照高三的模式提前分班,进入倒计时备战状态,不断给学生们施加压力,督促学生们开始迎战已经不到一年的高考。咨询者的儿子是从某二类校高分考入这所重点高中的,又很幸运地分入了实验班。可是,在这个优秀生组成的尖子班中,孩子的成绩不再名列前茅,一直保持在中间状态,不管如何努力也无法突破。而近期还发生了奇怪的现象,孩子一考试就觉得大脑空空,把试卷带回家独立操作反倒能够正常发挥。考试成绩不断亮出红灯,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非常沮丧,还常常怪自己不该在重点班念书……
这显然跟孩子的焦虑有关,但是如此反常的现象,让我很好奇地想寻找源头。于是当询问过孩子的问题后,转而关注这位家长的情绪。从她的语言表达中就能强烈地感觉到她的焦虑:不断重复孩子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可怎么办?如果孩子发挥失常怎么办?还不断数落自己的儿子基础不好,没有踏实学习。我问你是否平时也是如此对待他的呢?她沉默表示认同!
可是妈妈也承认孩子很努力,只是最近有些失常。而她自己不管如何努力都不能帮孩子提高分数,所以才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可孩子的父亲和孩子的男班主任不这么看,他们说孩子只是暂时不适应,基础不错,到了高三一冲就能上去,还劝妈妈不要太过于着急,越着急越给孩子增加负担。
是这样的,真心想帮助孩子就要降低自己的焦虑程度。每年我给中高考的家长心理辅导或在节目中,总是能碰到很多母亲将自己的过分焦虑传达给孩子。而孩子一旦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不仅不会助其提升学习热情,反而会对自己更加质疑。
女性的情感是丰富的,但也是波动的。我了解到这位妈妈在工作中非常富有责任心,照顾孩子的时间不是很多。近期她自己的工作压力也不小,所以连带工作中的情绪也牵连进来。于是我建议她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解决好工作的问题,同时去相信孩子,试试把对他的相信和鼓励多表达。生活不应该只有高考和工作,当轻松的氛围慢慢影响彼此,自然会平复自己的内心。
家长说只要孩子的分数上去了,她就会心情好,就不会焦虑;我说,倒过来才对,只有情绪好了,孩子的分数才会自然上去。
女人依赖购物和美食缓解焦虑
我有个编辑好朋友,最近无法控制地网购,买回来一大堆没用的衣服和鞋子。有时跟闺密们逛街,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而购买之后还必跟随一场大吃大喝。买了东西舒服了一会儿,回到家看到一堆没用的东西又后悔不迭,还会为吃得过多担心发胖忧虑不已。这样的周而复始像一个奇怪的循环使她无力自拔。
我急忙问,最近是不是碰上了不开心的事情?她说自己辛苦做了好几天的策划被老板“枪毙”了,和男友也分手了,确实感觉自己孤苦伶仃,一下子不知如何发泄。我说,所以你通过疯狂购物和暴饮暴食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女人和男人有很多不同,女人即使工作再出色,也需要一个温暖的情感出口,借肩膀靠靠,找地方疯疯,所以购物和暴饮暴食均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也是很多女人常用的方式。作为女性,在平常可以多多储备一些朋友,尤其是能够交心的人。从生理结构上看,女人每天所需要的表达是男人的近三倍。有了焦虑,女人习惯性地去分享。如果没有地方没有人承接这些,往往会反害其身。女性的发泄有时候很直接,来得很快,去得也容易。偶尔购物狂一下,并无大碍,有助缓解暂时的焦虑。但要认清这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及时寻找其他方式替代。为自己的生活寻求几个知心朋友,不断提高抗挫能力。人生漫漫总会与焦虑不期而遇,做好准备,才能临危不乱。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心理老师情感心理专家)
我的情绪我做主
当你觉得很难受而又无能为力,当别人总是在说你过度担心了,就要引起自己的足够重视,该自助自助,该求助求助
最近接连遇到几个朋友、老同学,都是外人看着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令人羡慕的人。可是,私下里,他们都承认“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到了中年,该有的都有了的时候,反而有些迷茫、有些焦虑。
其实焦虑人人有。人类有超强的记忆,有时间感,就容易对未来有想象。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未来的想象如果是恐惧的、令人担忧的,焦虑就产生了。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常说的话是:“如果……那可怎么办呀?”
一般的焦虑和焦虑症是两码事。自己是否到了“焦虑症”的地步可以自己察觉。
第一是焦虑的内容。如果自己整天焦虑的那些事对别人来说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是所谓杞人忧天,如果担忧的内容不切合实际,就忧得有些过了。第二是焦虑的频率。如果自己一天到晚都在焦虑,走在街上担心空气质量、坐在饭桌前担心地沟油、孩子放学回来晚了害怕出事……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焦虑状态,那就要警惕了。第三是身体反应。如果焦虑引起了自己在睡眠、食欲、抵抗力等身体方面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心身疾病,一定要去找专业人士解决。第四看焦虑是否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五看是否有明显诱因。人在发生了重大事件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焦虑,是应激性焦虑症。第六是看持续的时间。如果已经有超过三个月一直焦虑,就要主动采取些措施了。
其实人都是有自我觉察能力的。当你自己觉得很难受而又无能为力,当别人总是在说你过度担心了、你太焦虑了,那就要引起自己的足够重视,该自助自助,该求助求助。
要想解决焦虑,我们先来看看焦虑从哪里来,焦虑的内容是什么。积极心理治疗有个很简单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平衡模式”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身体、成就、关系和意义,分别对应我们的生理基础、成就与成就感、社会归属感与精神信念和信仰。我们的焦虑就来源于这四个方面:有的人哀叹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有的人感到事业停滞不前、晋升无望,或者感受到后辈竞争的压力,哀叹年华老去无法东山再起;有的人担忧孩子的教育和前途,有的人对家庭生活日久生厌,有的人追忆失去的爱的激情……种种现实的不如意,让我们重拾青春期时的问题:我是谁?活着为了什么?我的生活意义何在?也有的人不是迷茫,而是执著,半辈子过来了,我的为人处世是有道理的,怎么现在的人都变了?怎么社会变了?是我错了还是世界错了?未来堪忧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为我们能够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才能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出现不好的结果。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需要对未来从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去评估。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好的结果,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警惕,制订计划去预防或者应对,而不只是焦虑不已。
也就是说,我们产生焦虑后,不要被动等待,怨天尤人,而是去看我们能够为焦虑的事情主动做些什么。同样是平衡模式的工具:在身体方面我们可以主动调控饮食、增加锻炼;在成就方面我们可以主动去做很多事;在关系方面我们永远可以主动去学习和建立新的沟通方式,维护关系或者开始新的关系阶段;在意义方面,也许这正是时候让我们去找到那些终极的答案,让我们突破陈旧的观念,变得坚定而又灵活。即便是环境和制度让我们确实不得不焦虑,例如食品安全、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污染、信仰危机等等,我们也能找到应用我四个方面的资源、我能够主动做的事情。焦虑不可怕,原地转圈,焦虑才会很可怕,因为这样一来焦虑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因焦虑而养成被动受害的态度,变得在生活中退缩,就更可怕了。还是拿出勇气直面未来,摆脱焦虑,自己的情绪还是让自己说了算吧!
(作者为积极心理治疗中国中心主任首席专家)
信息焦虑,你有没有?
焦虑情绪千千万,以下是信息焦虑常见的情况,对照一下,看看你有几条:
1.一个小时要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哪怕去深山老林度假也一样。当发现没有人来电或来短信,有很深的失落感。
2.每天登录N遍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
3.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极度焦虑难受,恨不得变成超人,飞到外太空去接受网络的超强吸引。
4.下意识地登录无聊网站搜索无聊图片,搞得血脉贲张也乐此不疲,喜欢享受这类肤浅的快感。
5.总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当别人问到某个信息自己不知道时,情绪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6.喜欢信息胜过真实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常有一种“万物皆醒我独醉”的飘然世外的感觉。
7.最喜欢在BBS上跟帖,以及同人讨论无聊的八卦新闻。如果网上没有新的好玩信息出现,人就呈抑郁状,半天提不起精神。
8.一天十来个小时挂在MSN或QQ上,可以同时跟N个人聊天,闲下来一点点都会急得没法。
9.喜欢被信息淹没的感觉,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不断延长游戏时间。但现实生活中有时会觉得自己一团糟。
10.经常容易一会儿自我贬低,一会儿自我吹嘘。处世比较极端,不容易妥协。
这里面如果占到五条以上就说明你有比较严重的信息焦虑,要学会给自己放松和减压啦!
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秦明
恐惧是焦虑之源
◎ 颐岚达
如果能直面“害怕失去”的恐惧,了解恐惧存在的心理基础,焦虑可以自然消失
焦虑有时存在于意识层面,有些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看似完全无关的状态和行为而显现。当事人自己不一定能够知觉。
适当的焦虑表现 具有正向意义
从行为表现上说,用什么样千奇百怪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焦虑都有可能。但不论如何表现,行为背后最核心的关键点,还是出于我们无法通过自身心理调节功能而平衡某种深层恐惧。比如,大考当前的各项生理表现异于平常,出汗、失眠、可感知的紧张以及各种神经调节功能失调的表状,一般而言是最典型而可知觉到的外显表现。
深层一点说,焦虑也可能表现为类似强迫性的行为模式。比如,不可抑制地不断说话、无意识地不断重复某些特定的行为而不可自拔等。这些重复性的行为,可能以非常不经意的模式呈现,当事人甚至旁人都不一定能察觉。然而这些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作用,将无法意识到的深层恐惧释放出来。因此,适当的焦虑表现,其实具有正向意义。
当然,焦虑的行为模式和深层恐惧的内在心理机制,可能也会不断交替,而渐次弥漫,甚至一发不可控制!当焦虑的行为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相对长期存在、时时焦虑而难以缓解的状态时,不但恐惧无法被平衡,同时也会给生活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对治由恐惧而生的焦虑 最直接的是设法放松
在行为层次上,多做一些放松练习,简单的比如数次而集中的深呼吸、集中意念、数息观想等方式都非常直接而有效。但在心理层面上,找到恐惧的根源,还是必须追寻的根本之道。
人们的深层恐惧,归结来说,其实具有一种“共性”。从最根本的层次而言,可以统称为一种深层的、对“失去”的害怕!
在现代都会生活形态中,可能会潜藏着许多不明所以但又挥之不去的惶恐:害怕无法掌握必要的资源、怕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社会地位、怕生活品质不能继续优化而走下坡路、怕失去对职业和家庭和谐的掌握,甚至害怕必须为了得到资源而不得不打破道德的底线。
在社会和心理生活中,则可能会害怕:得不到来自社会群体的肯定认同、得不到真诚的爱、害怕心灵的孤单寂寞、怕失去爱人的能力、害怕失去孩子们对我们一如既往的尊重。
在更深的心理层次,则可能会害怕:在群体中失去自我、失去自尊,在爱心公益活动中失去对生命的动力和对他人的共情等。
当害怕无法掌握必要资源时,就可能会对掌握资源者的行为动向感到焦虑,“我要怎么才能避免让他人来竞争有限的资源?”当害怕得不到社会群体的肯定认同时,就可能会对任何来自外界的评论感到焦虑,“如果我的成绩不够好,大家觉得我不够努力怎么办?”“如果跟不上别人怎么办?”当害怕失去自我时,则可能会对每一个即将要做的决定感到不安而充满怀疑。
如果能直面害怕失去的恐惧 焦虑可以自然消失
经过分析,我们其实可以把焦虑看作是“害怕失去……”心理的一个镜像,投射出我们心理在乎又无法掌握的事物。如果能直面“害怕失去”的恐惧,了解恐惧存在的心理基础,焦虑的表现其实是可以自然消失的。
然而,面对恐惧并不那么容易,越是在乎的东西,越容易害怕失去。两者之间的关系,几乎理所当然的像本能反应一样。遑论大多数心理机制的运作,更多的是在无意识层次中进行,根本防不胜防!
如果能学习对焦虑保持觉知,也就是能够通过以上的思路对自己进行分析,从而能察觉自己正在焦虑,了解自己为了什么而焦虑,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害怕失去什么。在此觉知检视自我的过程中,往往能为我们找到一个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一系列的重新省思,我们往往能够发现:原本非常害怕失去的事物,可能并不见得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学习观照并放下那份对失去的害怕,能够帮助我们把四处奔乱的心安定下来。焦虑在这个过程中,将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