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2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尉洁婷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黄院士,现在整个情况很好,非常好。”2月6日上午,距离浙医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做眼科手术刚好过去1个月。
“如果我的眼睛没遇到姚医生,我的科研生涯就到此为止了,姚医生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可以再工作二十年。”对于曾经看文字要把字号放到最大还需要放大镜的黄旭华院士来说,重返光明一个月让他的晚年又进入了“新时代”。
缘起:两位道德模范的相遇
浙江的姚玉峰医生为什么会和身居湖北的黄旭华院士相识?2017年11月上旬,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合影时,执意邀请黄旭华坐在自己的身边,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机会走近这位白发老人——全国道德模范、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研究所名誉所长、有“中国核潜艇之父”之誉的黄旭华。
作为发言代表,黄旭华当时对打印发言稿的工作人员说:“我要特大号的字,再加放大镜才能看到。”
这个细节让站在一旁的姚玉峰医生记到了心里。
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难题。他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被美国眼科科学院称为“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并被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而登上了世界眼科角膜移植巅峰的姚玉峰,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婉拒了日本、美国名校的高薪邀请,选择回国,20多年来,治疗过30万例病人,经他手术复明的病人有近3万名。
黄旭华院士的确患有严重的眼疾——视力不到0.1,白内障呈棕褐色,已经发展到了最严重的等级(V级核),达到五级核的硬度(白内障最硬的核)。但谁敢给94岁高龄的“国宝”级院士动手术?
“在我和黄院士交往的过程中,他对视力恢复的信心和渴望,表达最多的是:当我视力恢复了之后,我还可以工作好多年。让我强烈感受到他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国家的热爱。”
2018年,1月4日和5日,经过浙医邵逸夫医院的全院大会诊之后,姚玉峰主任医师亲自为黄旭华院士做了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除联合晶体老视矫正术。
“刚做完手术揭开纱布,刚好手机有短信,以前我的手机短信都由夫人代看,现在我自己能看到,我自己都吓一跳,没想到这么清楚。”
重逢:重燃新生活的喜悦
“正常人的视力是1.0,现在黄老的视力是0.8,基本上接近完全正常。接近现在小姑娘、小伙子的视力了。”
经过眼光、眼压、眼底等仔细的检查,黄旭华院士的情况很不错。
“都非常好,这样的话这次复查好了应该可以放心回去了。因为湖北到这里路途较远,一般没什么问题,短期就不用看了。”
姚玉峰主任解释。之前给黄老做的手术主要是通过一个1.8毫米的切口,把已经硬化的白内障乳化,然后再植入人工晶体。这个微切口手术不仅考验手术的技术,还对植入晶体的度数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通过今天的检查可以看出,之前为黄旭华院士计算植入的晶体度数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避免了近视也防止了老花的现象。
“我现在看电视、看报纸都可以,线条很清晰。我女儿5、6年前脸上长的两个痣,之前我看不见,现在看到了,大家都大吃一惊。”黄旭华院士在检查时还不时与姚玉峰主任分享重返光明后的生活。
“看小的字是不是要控制下?”
“没关系,喜欢怎么看就怎么看。”
虽然术后的各项检查显示黄院士的视力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但术后一个月,姚玉峰主任觉得还需要“再确认下”。
“我们觉得还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浙医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解释,虽然绝大部分情况很顺利,但他还想确认,接下来的好多年,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过程中能保障黄院士的眼健康。
“一方面希望他们夫妇俩晚年幸福,另一方面黄院士还希望为我们的核潜艇事业以及培养人才方面继续为国家奉献力量,保障他的健康也是保障他的幸福和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