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对医疗领域带来怎样的影响?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是否能获持续性突破?数据如何为健康管理赋能?电子病历和病案管理怎样面对快速变革的新挑战?医疗的回归能否即刻触发HIT(健康医疗信息化)加速器的强力引擎……
1月20日,2018开放医疗与健康联盟(OMAHA)第三届年会在杭州举办,近60位医疗大数据、区块链、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领域大咖、专家带来了近40场主题演讲,吸引来自20多个省市的健康医疗界人士,近800人参与。
本次大会上,OMAHA“七巧板”医学术语协作项目成果发布,OMAHA“当归”个人健康档案文档规范首度开源、OMAHA白皮书第七期《创新时代下的健康医疗信息互操作性变革》首次发布、北美畅销书籍《The Digital Doctor》中文版新书发布。
OMAHA联盟理事长郑杰表示,OMAHA将继续秉持公益开放、写作共享的理念,推进健康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提高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能力,不断拓宽健康医疗数据共享的边界,提升行业规范化和整体效率。
数据不仅要看见、看到,还要有效利用
理想化的智慧医疗场景似乎应该这样描述: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有电子健康档案,含血型、基因、疾病筛查等健康测评信息;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医院看病还是到社区享受健康管理,医务人员都能看到并录入健康数据;可穿戴设备监测到的动态信息,第三方检查数据,或健身记录也在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可及、可用。
但个人健康档案的形成,需要对一些问题形成共识:收集什么数据?数据来源渠道?数据谁来整合?数据如何授权使用与管理?
原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认为,个人健康档案数据源于碎片化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互操作是必然选择。什么是互操作?简单讲,就是不同平台或编程语言之间交换和共享数据的能力。
在数据大生产的时代,要转变对数据本质的认识,做更广泛的概念定义,对数据不仅要听见、听懂,还要有效利用。
就像医疗信息互操作与互联互通,是分级诊疗的关键。消除信息孤岛,整合医疗数据,提高院际之间信息共享度,通过远程信息交互与远程会诊实现真正的医联体建设。
当区块链碰上医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8最火热的技术,非区块链莫属。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便是其定义。
区块链里有各种链,目前最具实践意义的可能是联盟链。那么在医疗领域,它会首先落地在什么场景呢?
圆桌论坛《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价值和挑战》中,树兰医疗副总裁姜唯认为门诊病历与区块链的技术适用性非常契合,因为它严肃而具隐私性,在开放的医疗联盟中又需要被共享。
“货币可以自由流通,并且具有永恒的属性,而身体健康是不一样的。”OMAHA特聘专家顾问何前锋则认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存储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没有价值的,或者价值会逐渐流失,医保、远程医疗或许是考虑的方向。
当然,无论是AI(人工智能)或是区块链,亦或是其他创新技术。在丁香园总裁李天天看来,任何技术的出现,都是短时间内被高估,长时间内会被低估,“从商业角度思考技术真正能解决什么,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就会“放下身段”,脚踏实地,而不会对技术本身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