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背包肩带掉落想要用手提一下,整个人就因为受力不匀扑到过去,右手桡骨骨折得厉害,这是70多岁的刘奶奶前些日子坐地铁时的一次真实经历。
这些天,在杭州大同中医门诊部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杜彩娟的诊室里,类似的患者还有很多,大多都是因为冬季气候阴冷、路面湿滑导致磕磕碰碰突发骨折的,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
杜彩娟告诉记者,往往下午的门诊刚开没多久,人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除了老年性病变导致的陈年腰损伤,最常见的就是意外伤害导致的急性骨折。
冬天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高发季节,平时在生活当中有哪些要注意的?如果出现了骨折问题又该怎么办?浙江在线记者专程向她请教了一番。
一天接诊14位骨伤患者
几乎全是因为冬天路滑摔倒的老年人
“预防意外伤害发生,说到底还是要小心为上。”杜彩娟告诉记者,特别是出门在外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做好预防措施,上下楼梯、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也要尤其小心,像这位右手桡骨骨折快一个多月的刘奶奶就特别典型。
“那时候正好背着东西,带子突然断掉了,我正要去捡,地铁就突然动起来,然后整个人就倒了下来。”刘奶奶举着受伤的右手,回忆事发当时仍旧有些心有余悸,她说那时候整只手痛到不行,完全不能动弹,想着肯定是骨折了,马上就来找医生看看了。
王奶奶脚腕扭伤已经快有小半年的时间了,当时则是在上楼梯的时候不小心一脚踩空,然后就扭到了。
“老年人本身就容易骨质疏松,遇上磕磕碰碰的状况就特别出现骨折。除了踩楼梯踩空的,还有很多是提重物或是打扫卫生时发生意外的。当然,单纯因为路面湿滑导致的情况也有不少。”杜彩娟告诉记者。
有一次门诊的时候她就一连接诊了14位因为冬天路面湿滑摔倒导致骨折的患者,而且几乎全是老年人。
“要么是磕在了花坛边,要么就是直接倒在了路上,受伤的部位最常见的就是桡骨位置或是腰部。”她回忆说。
中药外敷配上杉树皮、桃花纸
传统中医疗法摆脱沉重石膏困扰
这些骨折患者到了诊室最先要判断的就是骨头的损伤情况。一般来说,如果骨折的位置理想,只是关节面不平整,通过简单的拉合,戴上支架养个几天就可以了。而粉碎性骨折的情况就要复杂的一点,但她的原则是能不手术尽量不手术。
“手术毕竟存在二次损伤的风险,很多老年人身子也弱,也比较抗拒。”杜彩娟说。
在她的诊室里,记者也发现了很多中医骨科专属的法宝,而且很受患者欢迎。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富阳的张氏骨科很是出名,而杜彩娟正是师从富阳骨伤科名中医张绍富。和常见的石膏固定不同,张氏骨科在处理骨折时,用的是中药外敷搭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的方法。
“夹板固定检查方便,而且透气性也好,所以医生和患者都喜欢用。”杜彩娟告诉记者,选择用杉树皮,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这种材料不仅造价便宜、取材方便,而且非常容易塑性,所以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用。
在制作支架的时候,医生会用上一把大镰刀和一把大剪子,通过这些工具把杉树皮裁成适宜患者病灶的长度,并把四角打磨成45度,保证安全。
先把药饼敷在病灶上,再用胶带和桃花纸固定好,最好绑上支架,这样一套程序下来,不超过10分钟,非常简单快捷,换药也方便。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桃花纸其实就是明清时期出现在浙江开化地区的一种书印纸,纸质薄而韧,而且可以用来糊风筝或作窗纸,用它来固定支架透气性非常好。
在诊室见到刘奶奶的时候,她刚从医生那里换过药,戴上了这种支架。她说之前石膏也打过,但显然不如这种支架舒服,戴上去感觉很透气。
此外,在诊室里记者还发现了一种黑色的膏状中药方。杜彩娟说,这其实叫百草膏,里头有肉桂、乳香等二十多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的效果,熬制之后配合药粉使用对于骨刺等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治疗很有好处。
在采访最后,她还特别给大家提了个醒,骨折之后疗养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不能单纯追求静养,适当的运动对于治疗和恢复同样有辅助作用。
“千万别怕运动。”她说,长期卧床或者静止不动反倒会延缓康复进程,导致关节僵化,像王奶奶在治疗过程中就颇受其害。
“我那时候就是害怕动弹,没听医生的话,结果拖拖拉拉,搞得脚伤本来好得差不多又严重起来。”在诊室里,她拄着一根小拐杖有些懊悔地说。
那么具体该怎么动呢?杜彩娟说,其实很简单。以桡骨骨折举例,患者戴上支架之后,平时就可以通过不时的握拳来运动指关节了;而到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候就可以抬起手来转转肩肘部,这样可以防止出现肩关节黏连。
专家名片:杜彩娟 杭州大同中医门诊部骨伤科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二早上8点至下午3点
杜彩娟,骨伤科副主任医师,65年师从原富阳东梓关骨伤科国家级名中医张绍富主任医师,深得真传,从业四十余年来,积累扎实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张氏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骨折、急性腰扭伤、落枕等。另外采用综合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风湿痛、关节炎、颈椎痛等运动损伤性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