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有3亿多高血压患者,因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意外更是占据国人死亡原因的榜首。
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及以下,高危患者控制目标按需要可低至130/80mmHg。
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可以达到既定目标,但还有10%的患者即便改善生活方式、合理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依旧无法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之上。这类高血压就被称为顽固性高血压,这类患者亦是脑中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尿毒症的极高危人群。
以前对于顽固性高血压,医生们可以说“束手无策”,只能通过增加降压药物品种和剂量来控制血压,不过今后或许可以摆脱这样的局面。
1月12日至14日,以“追踪进展,规范临床,防治结合”为宗旨的“2017西湖心脑血管病研究进展论坛”在杭州召开,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心脑血管病专家、学者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共600余人出席。
会议回顾了2017年度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和新指南。其中,就有一项针对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成果,将为部分患者摆脱每天吃大量药物的痛苦,并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过去3~4种药都控制不住的血压,
现在只需1~2种甚至可以完全停药?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高血压发病的关键因素。理论上,是不是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来降低血压呢?
于是,RSD(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应运而生,可用微创方式进行,虽然新颖,但使用的均是成熟的微创介入技术,因此相对来说较为安全,风险较小。
浙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唐礼江介绍,2017年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RSD能使3/4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降低。
目前,全世界已有上万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从术后效果来看,有些患者过去3~4种降压药都无法控制住的血压,现在只需1~2种药物,个别患者甚至可以完全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不过,唐礼江提醒,只有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规律服用3种足量的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含利尿剂),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患者才适合采用该手术,年龄太小、肾功能欠佳等情况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并不适用。
“现在,RSD主要应用于顽固性高血压治疗,已经是革命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唐礼江预测,随着研究的深入,经验的积累,射频消融术的心脑血管病领域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将不断扩大。
据悉,截至2017年,研究人员已初步完成RSD手术指征的建立,即“哪些患者更适合接受RSD”,并将于今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反复验证研究成果有效性,若干年后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