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犹疑之后,潘雷(化名)最终还是决定走进手术室,选择结束困扰他长达15年的近视生涯。
这对于他,将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在微小的切口下,将薄如发丝、柔软、可折叠的微型镜片(ICL)植入眼内,短短1-2分钟之后,就能够让你轻松摆脱厚重框架眼镜的束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可能引发术后并发症的黏弹剂,通过液体灌注的方法就能起到稳定眼内空间的作用。
这项技术被称之为“无黏弹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2月21日下午,它首次登陆杭州,并成功地为两位患者轻松摆脱了厚重框架眼镜的束缚。而在此之前,它已经先后在全国多个城市得到应用,并被授予了原创技术国际发明专利。
与传统的ICL植入术相比,这项技术有何创新之处?在研发过程中又有哪些挑战和困难?近日,浙江在线记者采访了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主任俞阿勇教授。
1分钟就能够让你摘掉厚重的框架眼镜
新技术让术后并发症风险减到最低
“传统的ICL植入术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高。”俞阿勇教授告诉记者,而新技术的出现则让患者得以彻底摆脱以往ICL手术后因黏弹剂产生的高眼压甚至白内障的危险。
以往如果要做ICL植入术,必须要在手术过程中注入黏弹剂,这是一种类似胶水的物质,主要的作用就是稳定眼内空间(前房)。手术结束之前必须把黏弹剂全部清除掉。但是往往仍然会有部分患者存在黏弹剂滞留的情况,从而导致高眼压、甚至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引起视力下降。而这也是潘雷迟迟不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因。
而如今,新技术借助拥有自主专利的灌注器、调位器、穿刺刀等器械,无需黏弹剂,就能保持前房稳定性,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俞阿勇教授还介绍,与传统方法相比,无黏弹剂手术技术还具有时间短、更经济等显著优势。
“因为减少了耗材,也无需注入和冲洗黏弹剂,手术时间由原来的3-5分钟缩短到了2分钟以内。其中,核心手术环节1分钟就可以搞定。”俞阿勇教授说。
以潘雷举例,他的角膜较薄,无法通过激光治疗,最佳的手术解决办法只能是ICL。
手术前他两只眼睛的裸眼视力只有0.05,左眼近视1100度,右眼1200度,术后一小时双眼裸眼视力就提高到了1.0,而且眼压始终正常。从走进手术室到出手术室,整个过程只花费了15分钟。目前,潘雷两只眼睛的手术已经全部完成,而且没有明显不适感,也没有其他并发症。
据了解,除了潘雷,当天同期接受手术的还有一位患有高度近视的年轻女孩子,术后恢复同样良好,而且不久之后马上就要出国读研了。
2013年就开始着手研发工作
原创力量唱响“中国好声音”
俞阿勇教授告诉记者,事实上,在2013年的时候,他和他的技术团队就已经开始着手这项技术的研发工作。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并攻克了重重难关,才终于在2014年底、2015年初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而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研发的相关技术和器械还被授予了国际发明专利。
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ICL植入术就已经被介绍到国内,但是其核心技术仍然是由国外掌控的。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国内眼科医生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已经愈发成熟,临床应用的时间越来越长,手术量也很大,美中不足的是缺少自主研发的重大成果。”俞阿勇教授认为,这项无黏弹剂手术技术的研究成熟为此提供了契机,它使得中国的眼科研究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领域终于能以原创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唱响了“中国好声音”。
专家介绍
俞阿勇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临床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Eye and Vision》执行编辑。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手术发明人。擅长眼内屈光手术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散光、老视,包括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TICL、PRL)等综合矫治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等治疗白内障、多焦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治疗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