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医生的工作带来哪些改变?对未来医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医生将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医疗”时代的到来?
12月18日,在2017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国际合作与交流年会暨医学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医学人工智能联盟秘书长、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吴健教授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医学人工智能由三个关键词组成:医学——指的是包括传统病例、患者病情描述等在内的大量数据;人工——指的是医生把自己的经验放到影像及文本数据中;智能——是通过计算机把医生凝练在海量数据中的知识做成模型,然后用这些模型辅助医生做一些工作。
2017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国际合作与交流年会暨医学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是大医生的小助手,是小医生的大导师,它会成为辅佐医生的“功臣”。 吴健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主要面向医生,将医生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减轻负担,让医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病历数据上。”
医生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对高水平的大医生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帮他查漏补缺,提高效率与诊断的精度;而对于经验没那么丰富小医生来说,人工智能可以辅助他去做一些诊断,告诉他哪些地方可能是有问题的,增强医生信心,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与此同时,患者得到的信息量也更大了。以往,医患之间往往因信息不对称而隔着一条鸿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患矛盾。通过人工智能,不能医生工作负担,同时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病情。
另外,医疗器材厂商、药企第三方服务企业等在未来也能通过人工智能提高设备的智能性,缩短新药研发的周期,找出更合适患者的治疗手段,提供更好的第三方服务。
人工智能兴起后,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医生”的争论一度甚嚣尘上。吴教授表示,现阶段人工智能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它扮演的角色还是主要是医生的助手,目的是帮助医生解决问题,辅助医生构建更有价值的诊疗思维,以便医生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
2017年11月15日G20主会场首届国际智能医疗大会发布,会上由浙江大学牵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等7 家省级医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微医云等联合发起,推进了医学人工智能联盟的成立。
吴教授表示,联盟的成立,旨在构建一个医学人工智能的生态环境,让各方面从业者都能参与并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及合适的位置,实现与医疗机构诊疗经验、学术研究、临床数据的对接,探索产学研的互动协同创新。
一个月以来,医学人工智能联盟已与30家左右医院合作。吴健说,未来,医学人工智能联盟欢迎更多的医院和企业加入,探索并推动“人工智能+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