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树兰医疗总院长郑树森教授结束了一趟特殊的法国之旅。
带着他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回到国内,这回,他又有了一项新称谓——新晋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日前在巴黎宣布了2017年新当选的院士名单,郑树森院士因在器官移植领域的杰出贡献位列其中。
前几天,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长在举行的院士会议上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并授予他院士证书和荣誉勋章。
今天上午,刚从法国回来的他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外籍院士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整个评选流程是什么样的?今天上午,浙江在线记者采访到了他。
"成为外籍院士很荣幸,评选标准很严格。"
刚刚回国的郑树森照例一身西装革履。红光满面的他,看上去精神很好。
回顾了在法国的授奖经历,他显得有些激动。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评选规则还是相当严格的,首先需要由法国院士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荐合适的后备人选,再经由严格的票选才能产生最终的当选者。"
当选院士之后,他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加强和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的合作,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学术报告以及科研合作等形式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据了解,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成立于1820年,是法国医学界最高荣誉机构,承担法国医学政策研究和医学知识普及等任务,在国际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崇高的学术地位,自成立以来多位院士获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该院拥有130名院士、160名通信院士、100名外籍通信院士以及40名外籍院士。
当选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是医学领域领军人物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此前,我国仅有少数几位院士获得这一荣誉。
"杭州标准"走向世界,未来还将进一步研究细化
郑树森院士是中国器官移植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在肝胆胰外科领域成绩卓著,为提升我国器官移植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做出卓越贡献。
2008年,郑树森院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的"杭州标准"。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制定,引起了国际肝移植学者高度的重视,并得到了西方国家的验证和广泛接受。
2009年,法国路易·巴斯德大学附属医院曾对136例肝癌肝移植患者的病例进行研究对比,其中36例是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100例是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这说明"杭州标准"同样适用于西方国家。
"以前,由于标准太高,很多肝癌患者被挡在了肝移植的大门之外。"郑树森告诉记者,在"杭州标准"提出以前,判定肝癌肝移植患者能否接受手术的主流标准是1996年提出的"米兰标准"。
在"米兰标准"中,如果肝癌患者单个肿瘤的直径没有超过5厘米,或者较多发的肿瘤少于3个且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而且体内不存在大血管侵犯、淋巴结以及肝外转移的现象,那么他接受肝移植之后5年的存活率就可以达到75%。换句话说,也就是治疗是有效的。
但这一标准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事实上从2001开始就已经不断有科学家尝试对其进行补充。从5厘米到6.5厘米再到7厘米……标准中,允许手术的肿瘤大小在不断扩充。
终于,2008年,郑树森院士在他提出的"杭州标准"中将有效手术的肿瘤直径扩大到了8公分,并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增加了血清甲胎蛋白和肿瘤组织学分级作为条件限制,从而在保证手术存活率的同时,让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范围足足扩大了52%,挽救了一大批末期肝癌患者。
如今,随着"杭州标准"被证明在西方人身上同样有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选择使用"杭州标准"。而未来,其影响力也将继续扩大。
"其实并不应该把肿瘤的大小作为主要的评判依据,而应该是肝癌肿瘤的恶性程度。"在郑树森院士看来,其实就算是"杭州标准"也并不是完全完善的,还有待更多地研究探索。
这次能够成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也为肝癌标准制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他希望,能够在未来的交流合作中对"杭州标准"做进一步细化,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在肝癌肝移植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