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懂夜的黑,胖子不懂瘦子的痛。
现如今,很多人高举减肥大旗的同时,可曾想过有一部分人在为胖不起来而烦恼。胖子羡慕的是怎么都吃不胖的体质,而很多消瘦的人却为如何吃才能胖起来而困扰不已。
诗词有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描述诗人因思念而消瘦的情形,可见精神压力过大,茶饭不思,可引起消瘦。
其实,从专业临床医生的分析可知,引起消瘦的原因很多。浙医二院营养科的张片红主任指出:消瘦其实很可能是由疾病引起的。肥胖固然可怕,但过于消瘦也不例外,甚至有时候消瘦病比肥胖病更棘手。
01
一些“纸片人”的消瘦,可能是单纯性消瘦,也可能是继发性的消瘦。
单纯性的消瘦,可能是体质性消瘦,主要为非渐进性,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也可能是外源性消瘦,通常受饮食、生活习惯和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厌食、偏食、缺乏锻炼或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等。
而继发性的消瘦,则是由各类疾病引起的消瘦,比如:胃肠道疾病(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代谢性疾病(甲亢、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肺结核、肝病、肿瘤等)。
张片红主任说:“过度消瘦的群体十分庞大。2002年,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全国体重偏瘦率达9.36%。整个浙江省则有305万人消瘦或营养不良。其中,主要是老年人。住院老人中,只有17.4%营养正常,其余皆为营养不良,或潜在营养不良。”
据介绍,来浙医二院营养科门诊看病的患者中,60%是消瘦人群。
02
造成消瘦的原因无外乎“两少两多”,即摄入减少、吸收减少、需要增多、排出增多。
张主任曾对社会上消瘦人群中的200多人进行调查,发现80%以上体重减轻的人员都能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找到病根。
张片红主任说:“有些患者是因为食物摄入的不足,比如,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和脑卒中的患者因进食吞咽困难引起的消瘦,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时的患者因厌食或食欲减退引起的消瘦,当然还有些患者是因为胃肠疾病等引起的食物消化吸收障碍。”
“因为妊娠、哺乳、创伤及大手术后的患者对食物的消耗过多,或因长期服用泻剂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引起的排出过多。”
03
“对于消瘦人群,不仅仅是营养干预,还需要进行运动、行为、心理等综合干预。”张主任认为,肌肉减少的一大原因是运动量的减少,特别是老年人的适度运动,不仅仅有利于骨骼健康,对体重、肌肉的保持也非常重要。
从营养干预方面:重视物理消化,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鱼、禽类外,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较丰富的食物,烹制这些食物尽量做到精细,如做成肉末蒸蛋、肉圆子、蛋羹等易消化的食物。
重视化学消化,提供小分子的食品。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腺所分泌各种消化酶,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若消化液分泌不足,可以增加预消化的肠内营养制剂,用于改善消瘦人群消化能力弱,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足。
从生活习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量的运动。
应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胃口比较好,且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适当进行抗阻力运动,锻炼肌肉,不仅利于改善食欲,能使肌肉强壮、体魄健康。运动方式可为举哑铃等不易出汗的抗阻力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脂肪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