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2010年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被纳入我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而消除母婴传播是中国预防母婴传播工作下一步的核心目标。
今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浙江、广东和云南三省作为国家项目试点省份,积极探索消除母婴传播途径,加强分类指导和精细化管理,让每一个孩子都远离感染。
12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浙江启动会在杭州举行。
“随着孕产妇检测率不断提高,综合干预措施全面落实,儿童新发感染逐步减少。”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宋莉副司长表示,消除母婴传播也是对国际社会倡导儿童零感染的积极响应。
早在2004年,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启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2017年,被列为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母婴传播试点省份,杭州余杭区和温州瓯海区为试点区县。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成效显著:
2016年,浙江孕产妇接受HIV、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9.9%,感染孕产妇治疗率近90%,乙肝表抗阳性孕产妇分娩婴儿免疫球蛋白接种率99.7%,维持在较高水平,HIV母婴传播率降到了2.9%。
宋莉副司长同时表示,要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浙江也面临严峻挑战,包括流动人口比例高制约了服务利用和母婴随访,以及疫情的地区差异需进一步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等,“今后需要围绕实现消除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评估差距,精准发力,以试点先行,逐步实现全省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