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11月24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赖金鑫)11月24日下午,在2017年远程医疗高峰论坛上,浙医二院放射科主任张敏鸣从放射科的临床工作实际出发,就远程医疗及远程放射学做了主题分享。
“远程医疗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她介绍,从1994年美国成立了远程医疗协会到如今,远程医疗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风起云涌,现在各个专科领域都会运用到远程医疗,放射科同样也不例外。
如今,医疗的发展对放射学、影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群的健康管理、疾病的筛查、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愈后的评估以及疗效的检测都需要运用到影像学。
张敏鸣认为,现代医学发展越来越依于影像学,放射科医生的社会需求很大,但是数量却有限,二者之间的差距如何平衡?远程诊疗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解决方案。
张敏鸣介绍,多学科、多中心的远程会诊在疑难症诊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的区域影像诊断,对于提高全区域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具有显著的意义。通过互联网+远程点对点、面对面的学习培训,以及专业会议讲座直播等等,远程诊疗还能够给广大医护人员提供海量的专业知识培训,这对整个影像医学的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浙医二院远程会诊中心已经先后在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以及200家县级医院单位开展工作。远程诊疗虽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否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张敏鸣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患者和请求会诊的医院和医生,实施会诊的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明确,中间的责任和义务难以划分,而且没有健全的国家指导性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定。另外,很多影像设备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疏漏,如果是因为这些疏漏的信息导致的误诊,最后的责任企业需不需要来承担,这同样是值得思考的一点。
2.远程诊疗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很多数据格式、设备以及扫描方案都没有实现标准化,技术标准规范仍旧非常欠缺。
3.补偿机制不健全。有了远程诊疗之后,医生24小时都可以工作了,可是背后的补偿机制仍旧不确定,亟需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