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的杭城,气温高、湿度大,感觉像黄梅天。但这样的天气非常有利于桂花的盛开,像是在“蒸桂花”一样。因此,老底子杭州人也用“桂花蒸”来比喻农历八月桂花盛开时蒸桑拿般的天气。
但杭州的天气就是如此任性,这两日气温瞬间回落,整个城市一秒入秋。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医院呼吸科和儿科就都承担着巨大的门诊量,因为呼吸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于是,各种治感冒的小秘方就又开始流行了。
那么,这些小秘方靠谱吗?记者请教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临床药师徐良辉,解读民间治疗感冒的“小秘方”。
1.板蓝根(颗粒)能防治感冒?
板蓝根,性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以及风热外邪引起的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以及丹毒、痄腮等病症,而对于风寒感冒、体虚无实火、无热毒者是不能使用的。
虽然板蓝根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中医所说的风热感冒有一定预防与治疗作用,但对于无病预防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药物是不提倡的,既消耗人体正气,还会因苦寒败胃,导致胃气受损,出现便溏、不思饮食、脘腹冷疼等症状,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可能引起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儿童、老年患者更是不宜采取预防使用。
2.橙子能防治感冒?
橙子,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C、B族,胡萝卜素、糖,以及钾、钙等电解质离子外,中医药理论还认为,橙子性甘、酸、凉,具有理气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
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口干渴、咽喉痒痛、干咳或咳痰黏色黄的症状,橙子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风寒感冒、脾胃虚寒的患者要忌用。
3.姜汤有助治疗感冒?
生姜,性辛、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临床上常用其他辛温解表药联用治疗风寒感冒,以及寒邪引起胃脘冷痛、呕吐等病症。
日常生活中,对于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以及周身肢节酸痛属风寒感冒的患者可以服用姜汤、姜丝可乐,用热姜水泡脚的方式发汗也有助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不过,使用姜汤发汗时,只需微汗出就可停止,不可使大汗淋漓伤及正气。
对于风热感冒,以及热性体质,症属实热、温热的病症是不宜服用姜汤的。
4.捂汗能治疗感冒?
发汗,是中医药治疗外感风寒表征的治疗方法,常借助药物的辛温之性来达到治疗风寒感冒的目的,此外,喝热稀粥、填衣、盖被捂汗是除药物治疗外的辅助方法。
捂汗与服用姜汤都属于中医“汗法”范畴的治疗方法,其适应治疗感冒类型与注意事项和服用姜汤的方法一致。
对于恶寒轻、发热重,或已汗出的患者应忌用捂汗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体温调节中枢还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儿童当慎用此法,不乏有“捂汗”治疗婴幼儿感冒导致伤亡事故的报道。
5.鸡汤能缓解感冒?
鸡汤,中医认为属肥甘油腻食物。对于外感疾病,感冒期间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肥甘油腻的食物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可以在感冒期间补充机体能力达到补虚抗邪的目的,反而因其肥甘油腻阻碍机体脾胃运化功能,妨碍人体正气与外邪的抗争。
因此在感冒期间,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均不宜食用鸡汤。
6.熏醋能防感冒?
用熏醋的方法杀灭房间的病菌来预防感冒,是不少人熟悉的“偏方”。有人为了预防感冒,睡觉前将醋倒进加湿器,结果半夜里一家三口出现了呼吸困难、嗓子难受和恶心等情况,关了加湿器后,不适症状才渐渐缓解。因此,用熏醋的办法预防感冒是不对的。
对于家庭而言,预防感冒消毒最好的办法就是通风,而熏醋如果浓度过离、时间过长,不但会引起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还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因为熏醋的醋酸味儿对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尤其会导致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患者病情发作或加重。
醋酸在一定浓度时确有消毒、杀菌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也不推荐使用。况且,食醋所含醋酸浓度很低,远远达不到能消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