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7月13日讯(通讯员 于伟)7月13日农历头伏,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第一天。浙江省中医院门诊大厅异常闹猛,人们蜂拥赶来敷贴膏药。当天“冬病夏治”敷贴人数一万余人。
据省级名中医宣丽华教授介绍,“冬病夏治”,指冬季容易发生或发作的疾病在夏季三伏天治疗或预防,使病好转或痊愈,这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
她认为,中医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盛的日子,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相应”观点,这段时间,热夏属阳,阳盛则腠理(皮肤)开,气血运行旺盛,此时用中药贴于相应穴位上,使药物通过经络作用,到达病所,能发挥最佳药理作用,达到补益阳气,驱散体内寒邪的最好效果。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包括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间接灸、针刺、服药等等,其中敷贴疗法最简单、易行、见效快。主要针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及平日容易感冒等病及虚寒性胃肠病、虚寒性颈肩腰腿痛、虚寒性筋骨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疾病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亚健康状态人群。省中医院这两年又开发了治疗产后痛经病等。
随着人们对冬病夏治疗效的了解,以及人们对保健意识的增强,冬病夏治,这种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及防止疾病发展的简便传统中医“治未病”疗法越来越受到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