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7月22日讯(记者 郑名智) 三年前,衢州小伙李亮(化名)隐瞒了乙肝病情;三年后,全家5人检查,均有乙肝感染情况,仅妹妹幸免。对此,杭州同济医院肝病诊疗中心杨国庆主任呼吁:病毒性肝炎患者一定要对自己和亲人负责,积极治疗,千万不要隐瞒病情,以免酿成更大的悲剧。
隐瞒病情酿悲剧
李亮是衢州某村村民,3年前他在杭州同济医院肝病诊疗中心杨国庆主任就诊。不料,3年后李亮又来杭州找杨主任,这一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母亲、哥哥、妹妹和两位姨妈共六人。
原来,李亮患上乙肝后一直瞒着家人,前段时间家人有些感到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和李亮刚患乙肝的症状很相似。
李亮发现后脑子一下子就懵了,再也顾不上隐瞒病情,直接把家人都拉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除了妹妹已有乙肝抗体外,其余五位亲人都感染了乙肝。
这个结果不仅让家人难以接受,更让李亮自责不已,“我没想到还会传染的,我吃过药把病情控制过的。是我害了亲人。”
看到李亮自责、悲痛的情形,杨国庆主任也很无奈。“这是患者对病毒性肝炎缺乏认识造成的悲剧,而此类悲剧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杨国庆通过浙江在线健康网呼吁:病毒性肝炎患者一定要对自己和亲人负责,积极治疗,千万不要隐瞒病情,以免酿成更大的悲剧。
正常工作、生活不会传染
病毒性肝炎患者或携带者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症状;另一方面他们又是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根据病毒活跃程度不同,有些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是一个传染源。
正因该群体的传染特性,他们一度被普通人排斥,遭遇了一些不平等待遇。但是,病毒性肝炎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杨国庆介绍,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体液(如唾液、精液)、性交等方式传播,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几乎不会传播。
“患者的唾液、精液中可能含有肝炎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致病。”杨国庆解释,如口腔溃疡和胃溃疡的人就可能会通过食物、接吻等方式被感染。
专家:家属可接种疫苗,进行抗体定量检查
“很多人非常关注哪些接触方式,感染几率分别是多少。其实,对健康个体来说,这类关注并没有多大意义,即使是只有1%的几率,你能保证自己就不会被感染吗?”
杨国庆强调,预防病毒性肝炎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所以,病毒性肝炎患者一定要告诉亲人接种疫苗,而不仅仅从卫生习惯等生活细节做好隔离。
虽然理论上,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后不能说100%不会感染肝炎病毒,但杨国庆以自己从医数十年的经历为例,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例患者家属接种过疫苗产生抗体后被感染的。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接种疫苗不等于产生抗体,因为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没有产生抗体。这时,就需要继续补种或加强疫苗。”杨国庆称自己也是接种了2次才产生抗体的。
“严格来说,我们建议高危人群如患者家属定期进行抗体的定量检查。”简单地说,就是检查人体血液中抗体“含量”的高低,抗体含量越高,俗称的抗体“强阳性”,抵抗力就越强,而弱阳性则表示抵抗力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还随时可能消失。所以,可以考虑加强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