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3月12日讯 2014年3月13日是第9个“世界肾脏日”。
根据我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9年为止,肾癌的发病率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0位。
肾癌好发于55-75岁。60%的患者为男性,40%为女性。由于肾脏所在的腹膜后腔空间较大,肾癌早期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当出现血尿或者腰痛不适时,提示肾癌已经侵犯到肾脏集合系统,肿瘤体积已经较大。
血尿、腹部肿块和腹痛是“肾癌三联征”
40岁后应每年做肾脏B超检查
今年年初,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制造者,现年75岁的伯尼•麦道夫被披露已处于肾癌晚期。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中,斯琴高娃饰演的高老师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肾癌。影片中说,80%的肾癌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一旦发现多是晚期,这种说法确切吗?
浙江省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外科朱绍兴主任说:“这一观点并不准确,应该说,早期的肾癌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但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如B超、CT)早期发现病变。”
朱主任补充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肾癌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决定本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键。
近些年来,大多数肾癌患者是由于健康查体时发现的无症状肾癌,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50%~60%以上。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少数患者因腹部肿块来医院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等。20%~30%的患者由于肿瘤转移所导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朱主任建议,40岁后应每年做一次肾脏B超检查,以便能早期发现癌变。如果发现血尿,腹部肿块和腹痛这几大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排除肾癌可能。医生将这几个症状称为“肾癌三联征”。
16岁花季少女小便带血,B超发现得了肾癌
来自浙江嘉兴的16岁中学生小方姑娘,在一次体育课后发现小便带血。小方回家之后,把事情告诉了妈妈。细心的方妈妈带着小方去当地医院就诊,经检查B超提示:小芳姑娘患上了左肾癌。
这下可把小方家人吓坏了,后来家人带着小方姑娘找到了朱绍兴主任。朱主任了解情况后,建议患者进一步做CT检查来明确病情。CT结果显示:小芳姑娘的左肾上极有一直径约8cm的占位性病变,而且内部伴有组织坏死,考虑肾脏恶性肿瘤。经过彻底的检查,朱主任发现,小方姑娘的肾癌尚无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适合手术治疗。
小方的父母很担心,小方还很年轻,切除一侧肾脏是否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姑娘都爱漂亮,会不会留下很大的疤痕等等。朱绍兴主任向他们做了详细的解释,建议对小方姑娘进行切口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的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
经过朱主任和他的医疗团队的努力,小芳姑娘的手术十分顺利,在手术后第六天就出院了。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体有硬块,要引起重视
后来术后病理确诊,小方姑娘患有的是肾母细胞瘤。
据悉,肾母细胞瘤又称肾胚胎瘤、Wilms瘤,是小儿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的肾母细胞瘤见于7岁以前,2至4岁最多。
肾母细胞瘤常在父母给孩子洗澡或穿衣服时发现,在季肋部(上腹部贴近肋骨的地方)可以触摸到包块,表面光滑,没有压痛,有一定的活动度。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尿、腹部肿块等。家长在洗澡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身体里有硬块,或者是看到孩子食欲不振,都要引起重视。
朱绍兴主任说:“肾母细胞瘤是小儿实体恶性肿瘤中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最早、效果最好的肿瘤性疾病。此类疾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并治疗,患儿的生存率可以达到100%。”
预防肾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肾癌约95%是恶性的,良性的很少见,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国外有学者提出,通过肾脏排泄的化学致癌物质可诱发肾癌,激素、放射线、病毒感染、吸烟、长期服用非那西丁类药物,长期接触含铅物质以及某些慢性肾脏疾病可能与肾癌的发生有关。
那么,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才能远离肾癌呢?
1.戒烟、戒酒,避免放射线侵害,防治滥用激素。对长期接触金属铺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应加强防护。减少化学性致癌物质的接触,是预防本病不可忽视的措施。
2. 40岁后应每年做一次肾脏B超检查,做到对肾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决定本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食用霉变腐烂腌制食品,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宜用清淡饮食,适当进食鱼、鸡蛋及少量动物瘦肉。
4.肥胖、糖尿病及患有原发肾病等高危患者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5.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每1~3月复查一次,情况良好者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并坚持综合治疗。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7.保持乐观的人生观,稳定情绪,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