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零时,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开始,邵逸夫医院首张零差价处方,收费少了12.8元。12.8元不仅是费用的变化,也是已经开始滚滚向前的医改大车。面对省级公立医院医改的启动,邵逸夫医院有怎样的规划?浙江在线记者为此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邵医模式下的“药品经济学”:门诊不输液抗生素不滥用
患者输液必须要有明确指征;高档次的抗生素,要明确有细菌培养出来才可以使用;高年资的医生才有权限使用;从建院之初邵逸夫医院就取消了门诊输液室——这样做的结果避免医院滥用抗生素,2013年抗生素在邵逸夫医院仅占药品比例的11.53%,远低于浙江省平均标准。
对于邵逸夫医院的这些规定,蔡秀军认为:“为了下一代人的素质,我们需要更严格的用药机制。有些病,最简单的药物,一样有用。反而是越高档的抗生素,滥用以后造成的后果越糟糕。”
“改革以后,医院最大的变化,就是来自药品的利润拿掉了。2013年邵逸夫医院的药品比例为35.19%,在全国同类医院中,邵逸夫医院应该是非常少的药品收入占比低于36%的医院,也就是说,我们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本身并不高。”作为综合性医院的院长,15%的药品加价是不少医院的重要利润来源,但蔡秀军觉得,邵逸夫医院的用药机制扛得住利润的下降。
药品零差率砍掉的不仅仅是利润,对于患者来说,经过了医保报销之后的差别可能并不大;但对医院来说,没有了利益的趋势,“药品零差率”是倒逼着医院用更科学合理的用药机制将医疗资源健康地运转起来。如何让药发挥更好的作用,不仅是药品的效果,也是医改后医院要算的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