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品零差率”为切入口的省级公立医院改革,对谁的影响比较大?手术权重少、用药多的老年、儿童类专科医院首当其冲。“老年人往往是多种疾病集于一身,和其他单一病种的病人相比起来,老年病人在诊疗要求上要复杂许多,在用药种类及数量上肯定也要多许多。”当浙江在线记者专访浙江医院院长严静时,他坦陈:“药品零差价”对浙江医院短期内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
但“有影响”并不是“会影响”,在浙江医院院长严静看来,如何通过医改让老年病人受惠,不仅在于药便宜了,更在于医院更“智慧”了。
阳光用药、全院预约中心:帮老年病人“智慧就医”
“我们从实施‘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开始,在2013年度就实现了药品零增长率,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也是历年最低的。”在浙江医院院长严静的规划中,对药品收入的降低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早就酝酿的计划。
医改不仅是药费的降低,更是用药的信任,这对于老年病人为主的浙江医院来说,服务比药更重要。
“我们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全院性预约服务中心,对同一天多个检查项目的患者来说,能够更合理有效地安排检查的次序,提高检查效率。”对于老年病人来说,吃药不是特别麻烦的事儿,但各种检查却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今天要空腹抽血、晚上要做睡眠测试、第二天又要做B超……各种可能要重复的检查以及各不相同的检查时间,往往让老年病人一趟一趟往医院跑。如何合理安排老年病人的检查?浙江医院用起了内部的“智慧医疗”。
“除了当场可以做的检查,患者可以将需要检查的内容交到医院预约中心工作人员手里,医院会把各项检查都安排好。这样的安排一定是最合理的。”把每个病人需要检查的内容由预约中心这个大管家来负责,浙江医院院长严静不仅要求检查的安排合理,更做出“除特殊病理性检查,所有检查报告72小时内出具”的承诺。
门诊均次费用负增长、住院均次费用比3年前下降了15%、中美糖尿病中心平均住院时间下降50%……对于浙江医院的医改来说,数据的变化背后是更高效、更智慧的医疗服务。
老年病的“私人定制”专家 省级医院中的“公益行者”
“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作为浙江医院首推的特色服务,通过老年综合评估,为老年患者制定一个包括治疗、营养、康复及随访在内的管理方案。”从2011年8月开始,每周两个上午,预约制,每个上午不超过5个患者,中美多学科专家团队、一个小时左右的看诊时间,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颠覆”了不少老年病人的就医习惯——不是病人排队等医生,而是医生排队等病人。
浙江医院院长严静告诉记者,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形式虽然增加了医院管理上的人力和成本,但良好的满意度反馈和就诊形式让他们不仅把“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坚持下来了,更扩展到了中美糖尿病中心、高血压中心、心脏中心等。经过近3年的运行,光老年病多学科团队门诊就接诊了上千人次。
除了更全面、细致、权威的老年病医疗服务,针对中老年人的公益活动,一直是浙江医院主推的。2013年,100多场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受益人群达5万多人。“‘九九重阳—浙江医院与您健康相约’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的名片招牌。”浙江医院院长严静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除了深入到各社区、街道、企业的义诊宣传活动,对平湖、安吉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也是近两年来的重要工作。
十多位正高以上专家带队接管,各科室主任定期会诊、手术、交流,原来不敢做的手术现在能做了,原来照不清楚的CT现在能看了。
“我们有责任把医疗资源下沉做好,不仅是服务也是技术的辐射。让县城和县以下的老百姓看病不用跑太远的地方,这也是浙江医院公益性的体现。”在浙江医院院长严静看来,“公益性”已经深入医院精髓——这也是浙江医院价值观“臻德、精术”最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