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滨江新院区的逐步投入运营,各类慈善项目的设立,医疗资源的双下沉——作为浙江省儿童保健最权威的医院,浙医儿院的专业优势在医改的推动下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浙医儿院滨江新院区效果图
新院区:更大平台让服务大提升
浙江省儿童医院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坐落在狭小的竹竿巷内,老门诊楼建于1986年,当时按35万人次/年来设计,然而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医院的门诊量就突破了100万人次,2013年的门诊人次已达到190余万。
“目前医院病人每天达6000人次以上,无论是从周边交通、服务、还是安全角度来讲,都亟需一个新的空间进行分流。”说到浙医儿院的滨江院区,浙医儿院院长杜立中满是期待。13万平方米的面积,1000多个停车位,22间手术室850张住院床位,同时接诊8000人次的门诊量——还有能看到中心花园的宽敞诊室。
自从4月10日试运行以来,凡是去过浙医儿院滨江院区的都会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诊,不用在小小的诊室里挤来挤去,不仅是患者连医生的心情都会好很多。”宽敞的走廊,舒适的就诊环境,小患儿的活动空间也将大大增加。
经过近2个月的运行,6月1日开始,在浙江省医院预约诊疗服务平台(http://guahao.zjol.com.cn/)上浙医儿院滨江院区三分之二的专家号都已开放预约,对于不少紧俏的专家号,移步滨江院区是个好选择。
“对于医改,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人才与技术。”在浙医儿院院长杜立中看来,浙医儿院滨江院区的逐步投入运营,不仅是硬件条件的改善,更是让浙医儿院的“软件”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新院区,让浙医儿院从医改里抓住发展的新契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杜立中
心慈善: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又一个新的慈善项目落地浙医儿院——“1+1”基金会的小儿肿瘤救助项目。
“浙医儿院对公益慈善项目十分重视,到目前为止,通过多种途径共募得善款1700多万,慈善项目受益总人数已达1000余名。‘1+1基金会’慈善基金的注入,将会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浙医儿院院长杜立中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医院第一个针对小儿实体肿瘤的救助基金。
院办设专人负责慈善医疗救助;为慈善救助调整了收费信息系统,将慈善救助投入到自费部分;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爱佑慈善基金、杭州市慈善总会等多个慈善基金会合作,设立针对性的慈善项目;联合媒体对特殊患儿进行特殊帮扶报道;发动院内职工捐款、减免贫困患儿医疗费——对于浙医儿院来说,每一个新生命的延续不仅需要医疗技术,也需要社会的爱心辅助。
“近几年,医院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机构,开展了20余个儿童疾病救助项目,仅去年就筹集善款760余万元,救助患儿360余人,善款和救助人数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
如果说浙医儿院新院区是“普惠”,那众多的慈善项目就是“特需”——不放弃每一个新生命,不让任何一个家庭因金钱犯难。
除了让每个到浙医儿院的孩子能得到妥善的医治,作为全省的儿科权威,如何让全省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是这次省级医改中对浙医儿院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的要求。
“在永康妇保院和衢州妇保院,我们派驻了2个团队的专家,半年多以来,医院的住院率、门诊量都有了提升。”浙医儿院院长杜立中告诉记者,儿保的专家团队不仅带去了技术,还实际参与到这些医院的管理和培训当中,长期接受两家医院卫技人员免费进修培训、职能科室管理干部挂职锻炼,并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医改让医疗资源双下沉真正做到了不仅“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新院区、心慈善、双下沉,对于浙医儿院来说,省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发展的契机,也是提升的机遇。“让服务质量提高,让专家收入提升,让人才更好成长。”在浙医儿院院长杜立中的规划中,让浙江的儿童健康成长、让浙江的儿科事业健康发展,造福的不仅是浙江的每个家庭,更是浙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