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限抗令”一朝发出便引起社会普遍热议,浙江在线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王选锭主任。
王选锭是浙医二院呼吸内科专家,25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他也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起草人之一。从2011年起,就参与了当时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的起草工作。当时王主任曾调研了全国很多医院的抗菌素应用情况,发现滥用情况普遍存在,尤其静脉输液比例很高。
“从就诊费用统计,87%费用是输液产生的,口服药物只占费用比的11%,即便像老挝、越南等比我们相对落后的国家,两者各占50%的比例,比我国要均衡的多。”王主任说。
为新规意图点赞,但 “一刀切”不够严谨
王主任告诉记者,滥用抗菌素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遏制抗菌素滥用情况,今年4月17日,国家卫计委又召集王选锭等专家在上海开会讨论,并出台了“抗菌素临床应用管理通知”,也就是安徽卫生计生委此次出台的这个办法的依据。
“之前,有报道说,我国人均年输液8瓶, 这个说法虽然很夸张,但也反应出,我国输液的确比较过多,也导致抗菌素滥用严重。”王选锭主任说,这一情况持续恶化中,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徽卫计委出台的这个规定目的肯定是好的,值得赞一个,可以引导患者、医生改变医疗、看病观念,引起对抗菌素滥用的重视。但从专业角度讲,规定某些具体疾病能否输液,是不严谨的,起码是不够专业的。
“虽然要严格控制输液,但不代表就一定不能输液,要依照患者的个体化来决定是否需要输液治疗。”王主任说:“比如腹泻,按照规范来说,是提倡口服补充生理盐液,但有些人呕吐的厉害,吃不进任何东西,怎么办?那肯定要输液的。腹泻患者长时间不充分补液,会导致脱水,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这样的‘一刀切’硬性规定,也让医生难以操作。”
输液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浙江是“限抗令”的先行者
在控制输液,防止抗菌素滥用方面,浙江省的一些医院早些年便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像浙大邵逸夫医院从建院之初,就秉承不在门诊设输液室的原则。浙医二院也一直严格控制输液比例。“十多前开始,医院就已逐步减少门诊输液,2012年开始又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门诊不输液。”王选锭说:“在浙医二院门诊,输液是开不出处方的,患者需要输液的话,只能转诊到急诊去开,再严重的话就要收入住院了。”
为什么提倡口服给药,而减少输液治疗?“我考察过国外的很多医院,他们都是没有门诊输液室的。”王主任举例说:“像常用的消炎药‘阿奇霉素’,药理研究发现,通过口服完全可以达到和输液一样的疗效,还安全、省时、方便,而且节省了费用(口服阿奇霉素的费用只有输液的七分之一),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输液,口服药物相对安全。口服药物经过胃肠道以及肝脏,身体会有一个过滤有毒物质分解过程。”王主任强调,静脉输液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还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假如输液过快,还可能会引发心脏衰竭等后果。同时, 在输液被过度使用的背后,也往往伴随着抗生素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