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咳嗽、喉咙疼,还有些拉肚子,看起来平常的症状却差点要了小伙子的命——爆发性心肌炎很有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如果再晚一步,就猝死了。”
39℃的高烧,可能是一场小感冒,也可能是一场致命的危机——“我们就是要在众多的急诊病人中将最最危重和有潜在危险的患者准确地识别出来,及时给予生命支持和早期干预。”张茂,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在他的理解中,对于急诊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此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ABC救命法则背后是强大的“全能医生”
1984年,浙二急诊医学科成立,作为中国首批成立的急诊医学科、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创建单位之一,浙二急诊医学科是是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公认的中心之一。
遇到心跳停止的病人要怎么处理?“启动复苏小组,配备起码2名医生2名护士,用电击除颤、心脏按压等方式帮助他心跳重启。”
如果心跳、呼吸、血压都没有了,要怎么处理?
“那只能用最后的王牌——叶克膜(ECMO)了。”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简称,它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项先进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功能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在台湾,曾有108天无心脏而成功救治的病例。
作为省内少数几家掌握ECMO技术的医院,浙二急救医学科主任张茂却强调:这张最后的王牌给急诊医生的时间也就是心跳停止后的20分钟以内。高水平的急救中心不但是各种先进的急救技术齐全,更重要的是在患者有需要时,能够随时随地高效地组合应用各种技术,即使是最基本的技术。疑难复杂危重症的成功救治是一项类似于探月行动的系统工程,这需要先进的理念指导、熟练的个体技术、高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日常的训练,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堆积。
急救中最危急的情况要如何处理?A(Airway)保证气道畅通;B(Breath)保证呼吸;C(Circulation)保证血液循环稳定。
在急诊医学科,ABC的急救黄金法则是每天接诊的300多个病人中救命的关键。
“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疑难复杂危重的病人来说,保命是第一重要的。
“其实我们更像MDT(多学科会诊)的基础平台,在保证生命的同时还要综合整个医院各学科的优势力量为患者制定最先进和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在张茂的理解中,急诊医生更像是“十项全能”的医生,不仅掌握了许多保命的关键技能,还需要全院众多学科会诊讨论之中勇于和能够担纲总指挥的角色。
多脏器衰竭,他们拉回了汶川汉子一条命
浙二急诊以各种疑难复杂危重症的救治为特色,是浙江省和临近省市危重症救治的中心,尤其是严重创伤的综合救治已经成为学科和医院在国内有明显优势的特色,每年救治各种严重创伤患者超过1000例。如果说影响最深的一个病例,汶川地震后被转诊到浙二的那位30多岁的汉子是张茂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的。
他是当时1000多位转诊到浙江的伤员中最重的一个,被压3天,全身肌肉因为受挤压而释放毒素导致肾功能衰竭——挤压综合征,这种在地震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让他的心脏、肺、肾、胃肠道、血液循环等都出现了衰竭,而肌肉坏死、创面感染,心跳已经达到了160次/分钟。
“一般人超过3项脏器衰竭就非常危险,而他的情况是随时会死亡。”卫生部3批专家加上浙二的20多位各学科顶级专家会诊,急救中心不仅要密切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数据更需要综合专家的意见形成治疗方案。
“对于急救来说必须要保证每个环节都是最优化的,一个环节没到位和只做对了一个环节的后果是一样的——病人没了。”100天的呼吸机和洗肾,6个月的住院治疗,这位和李克强总理握过手的汶川汉子终于大难不死。“现在每年过年,他还会打电话来问候。”
干了20多年急诊,什么最有成就感?
30年的学科发展让如今浙二的急诊医学科拥有200多位医护人员,主力医生的年龄分布从30-50岁都有。“稳定的医护队伍,合理的年龄段分布也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从1996年就入行急诊医学科,每天的工作都像是美剧《急诊室的故事》,在张茂看来,与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这样世界顶级医学院的长期合作交流,从单纯的学到也能“为人师”,让浙二的急诊医学科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学科长期接受美国和法国的住院医师/医学生的短期培训,两年前还有名哥伦比亚的医师根据学科发表的国际论文专门自费来学科学习。浙二急诊也是医院少数接受众多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护人员的学科之一,浙江省大部分医院的急诊学科骨干都有在此交流学习的经历。浙二急诊也是在为整个浙江省以及国内急诊事业的发展不断尽职奉献——发展不只是“浙二急诊梦”,也当然是“浙江急诊梦”、”中国急诊梦“的一部分……
有什么无奈吗?
“医学不是万能的。”在急诊中心,压力会特别大——不仅来自救治时随时可能出现的凶险情况,也来自社会的各种矛盾。病人家属的不理解、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让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承受着非一般的压力。
“尽管有抱怨,也有人离开,但是当像禽流感这样的危机来临时,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团队成员是用最朴素的实际行动履行对生命重托的默默奉献!”在张茂看来,健康是全人类最宝贵的事业,应该尽可能让社会最优秀的人投身到这里。
每天,有300多位病人会走进这里,而他们中约有40位需要紧急抢救治疗;这里有200多位医护人员,7天x24小时地在这里忙碌,他们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和一个人的生死相关,他们是浙二看过最多生死的人,而他们更是这个社会的“生命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