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正确的心肺复苏不但救不回伤者,还可能引发二次伤害。
“浙大医学公众讲堂“第8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红玉,现场讲述了正确的心肺复苏术(CPR),教你在高危状态下如何“救命”。
吸烟、高血压、高血胆固醇
心脏病的三大高危因素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心源性猝死者绝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
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早期心脏病发作均有症状可循:
1、心绞痛:心前区紧缩、憋闷,压榨样疼痛或不适,常位于胸腔骨或前胸部。
2、可伴有放射痛:每个人的疼痛表现不一样,人体的脏器血液都会向四周放射,因此可能在肩膀、前臂、颈部、下颚、背部及上腹部疼痛等。
3、伴发症状:恶心,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低血压、意识不清或烦躁等。
上述疼痛可持续几分钟至10—15分钟不等,但对于糖尿病人或是老年人,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不典型的。当有这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在导致心脏病的种种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血胆固醇是三大高危因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在饮食方面开始摄入较多油脂,就有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如果血管堵在心脏的某个地方就会发生心肌梗死,如果堵在脑血管的某个地方,就会发生中风、脑梗死。
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血管,一定要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
学会CPR
把握黄金4分钟
从医学上来说,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在4—6分钟内能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抢救生命至关重要。4分钟以后,开始出现脑组织损伤,10分钟后,将会发生不可逆性脑死亡。所以第一目击者很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懂得急救,或许就能挽回一条生命。
作为第一目击者,在救人前首先需确认现场是安全的!随即需要开展以下三步:
1、判断病人有无反应,能否正常呼吸,可以观察病人的胸廓是否有起伏;
2、假如没有反应和正常呼吸,我们需大声呼救,拨打120并马上启动急救系统(EMS);
3、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并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包括两部分:
首先进行按压,按压的位置应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胸骨的中下段,用力快速的按压30下;
随后畅通病人气道,将病人头后仰并抬起下颌,捏住鼻子并用嘴封住病人的嘴,进行吹气直至看见胸廓抬起,每次吹2口气,每口气用1秒钟,吹两口气后再做30次的按压。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要求每分钟按压的频率必须在100次以上,即1秒钟至少按1.6下,按压的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尽可能减少对按压的干扰,避免过度通气。
在除颤仪(AED)到位或专业施救者到场之前,需持续按30次按压和2次呼吸的流程抢救。
注意:一人或两人施救时均按30:2的按压与呼吸比进行。施救者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暂停按压,暂停时间应限制在10秒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