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他开了血化验检查、心电图、肺部CT和心脏冠脉CT。
因为冠脉CT需要预约,他就先做了肺部CT,结果显示有一个肺部结节,但并无大碍。接下来,就是要等做冠脉CT了。
可是,王先生和家人有些犹豫:心脏冠脉CT是要打造影剂的,且具有放射性,前面做的肺部CT已经吃了很多射线,连续几天做两个放射性检查,对身体是不是有害?而且现在的胸口也不经常抽痛了,感觉不是那么严重,有必要做那么多检查吗?
就诊时,我们也总是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医生会开各种影像学检查,超声、CT 、核磁共振等等,但到底是为什么?针对王先生及大家普遍存在的疑惑,记者咨询了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黄抒伟,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保健科周叶医生。
(资料图片)
Q1:做两个放射性检查,对身体影响是不是很不利?
不会。CT检查时的X射线的确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但只有当机体受到X线辐射量达到一定剂量时,组织中的细胞才会被电离辐射灭活,机体才会受到损伤。
如果因为害怕辐射而不做检查,导致疾病诊断不明确,那带来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得不偿失。
依据2011年的美国医师协会发出的声明,医疗影像学检查时每次所采用的放射剂量低于50mSv或短期内100mSv的多重剂量所带来的致癌风险,因剂量过低而无法检测,或这种风险根本不存在。
当然,婴幼儿和育龄期妇女还是要慎用,检查前权衡利弊,影像检查科室也会有相应的X线防护告知的。
Q2:胸口抽痛也不是很严重,有必要做这么多检查么?
胸痛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心脏方面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消化系统的疾病等,因此需要通过各个系统的各项检查才能来明确诊断。
“以王先生为例,他主述胸口抽痛,医生就会考虑是否是胸壁、肺部或心脏疾病,因此会要求其进行相应检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保健科周叶医生表示。
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脏节律,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而心脏冠脉CT则是为了解心脏表面冠状动脉血管的情况,这几个检查是相互不能替代的。
王先生胸口抽痛,症状的特征性不明显,需要排除是否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此时,就有必要通过运动平板心电图或冠脉CT做进一步确定。
有患者往往因嫌检查又麻烦又费时间,甚至和医生“讨价还价”,愿意做这个不愿意做那个。殊不知,这极有可能耽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听完分析,王先生决定接受冠脉CT检查。结果冠脉CT一做完,医生就直接将王先生转入了导管室,并联系了心内科医生进行了急诊手术,在其心脏里放了冠脉支架。
原来,通过冠脉CT检查,放射科医生发现他冠状动脉血管里有一个很大的血栓,而且很快就要脱落了。如不及时发现,血栓脱落后就极易引起心梗,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黄抒伟教授表示,患者对检查有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心脏疾病非常复杂,具有隐匿性,有时心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心脏病。
以冠心病为例,部分患者尤其是妇女和老人,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仅仅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悸或乏力,或以其他系统的症状为表现形式,这时需要进一步检查。
(资料图片)
Q3:这些影像学检查,具体都是干嘛用的?
外伤骨骼:粗看X光片,细看CT,磁共振看不清
椎间盘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最佳磁共振,次选CT
CT是最快捷方便的检查手段,但如需更好地观察脊髓神经等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是磁共振。同理,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的检查,磁共振亦为首选;
脑、脊髓疾病:脑梗看磁共振,出血看CT,其余包括脑肿瘤大多磁共振最佳
磁共振拥有最强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直接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利用不同序列得到较全面的诊断信息。但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如脑溢血),急诊条件下CT检查可以最早发现异常,早期得到诊断。而对于脑梗,磁共振却能够早于CT发现异常,所以早期仅仅行CT而未发现异常往往无法排除脑梗。
胸部:大致了解X光片,细致分析选CT,看肺一般不选核磁,心脏下面单说;
X光片可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见到:心影增大、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但胸部CT检查能显示出的结构更清晰,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光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
腹部、盆腔等疾病:除肠道,脏器一般超声即可,CT、磁共振均有各自优势;
因为腹腔器官受呼吸影响,运动较大,所以会影响CT、核磁成像,而超声却不会。但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故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区域,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
心脏疾病:高危胸痛患者为排除冠心病可选用CT,看心脏本身用超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