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浙江长兴县渚山村的杨慈云曾经是一名极重度耳聋患者,如今不仅重新听到了声音,能和人正常交流,还能自驾去旅行,闲暇之余更可以听起熟悉的音乐,并不时跟着旋律哼上几句。
从极重度耳聋患者到回复正常听力,这,正是成功植入人工耳蜗带给老杨的生命奇迹。
59岁的老杨,24年前因病用药致严重耳聋
自愧因为听力没能做一名合格的父亲!
一个秋日的午后,记者专程驱车赴湖州长兴,采访了曾经酷爱听音乐的杨慈云。
59岁,极重度耳聋,在记者的印象中,这类患者往往几乎和聋哑人无异,即便能再次听到声音也可能会言语不清,更无法与人完整沟通。记者路上甚至想采访时一旦不能成功沟通的话该怎么办?
“你们好,我就是杨慈云,请跟我的车走吧!”远远的,记者听到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一辆轿车停靠在记者的车子前面。“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这就是“传说”中的杨慈云吗?一名极重度耳聋患者?怎么和常人无异?!记者被震惊了!
从长兴县城行驶大约8公里后,就到达老杨的家——长兴县渚山村,一个面积不大的农家小院。
“听力不好,您还能开车?”记者好奇地问,“现在听力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开车也是可以的!”杨慈云自豪地说。
说起耳聋的经历,杨慈云告诉记者,自己有着一段漫长的“坎坷”经历。
24年前,也就是1991年,杨慈云生了“结核性胸膜炎”,开始注射一种叫做“链霉素”的治疗药物。
“注射了一个多月后,感觉不对了,出现了严重的耳鸣现象,别人说话也听不清楚了。整个人走路都摇摇晃晃,感觉像喝醉了酒一样!”杨慈云说。
“医生判断,是药物导致的神经性听力损伤,要赶紧停药。”
“停药后,听力似乎有所好转,但两只耳朵一直嗡嗡作响,听力直线下降。”
“儿子跟我讲话,只能看到他的嘴巴在动,但说的什么,我根本听不清楚。往往靠猜口型来应付。”
“那时儿子才只有9岁,正是需要父爱,需要我照顾的时候。而我却因为听力所致不能做一名合格的父亲,心里真是难受啊!”杨慈云内疚地说。
老杨还告诉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听邓丽君、任贤齐等人的歌曲,村里人经常看到他抱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听歌的身影。
后来听不到声音,生活也失去了色彩。为了能听到声音,之后的很多年,杨慈云一直靠助听器与人交流。从当初的一侧,到后来的两侧都需要佩戴。“尽管如此,别人跟他说话也全靠贴近耳朵喊。”杨慈云的爱人告诉记者,“多年来,我们全家都养成了大声喊的说话方式。”
“那时候,我们全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啥时候老杨能再次听到清晰的声音啊!”杨慈云的爱人这样告诉记者,“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听到孙子叫我爷爷的声音,激动哭了”
自己能说话,却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这样的悲催日子老杨一过就是20年。可这还没结束,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面。
2011年9月,老杨又被诊断为“突发性、感应性耳聋,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聋人。“当时,家里刚添了小孙子,看着可爱的宝宝咿呀学语,自己却听不到任何声音,整个人都快崩溃了。”
“后来,在辗转求医过程中,有专家告诉我,像我这种情况,唯一的方式是植入人工耳蜗才有可能重现听力。”
老杨一家好像找到了某种“救命药”一样兴奋,开始四处打听关于人工耳蜗的消息。
最后了解到,几乎所有知名的人工耳蜗都是国外进口的,想要植入一款人工耳蜗费用很昂贵,动辄十几万甚至数十万,这对老杨一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正当全家为此着急的时候,2013年4月,儿子从网上了解到,有一款叫做“诺尔康”的国产人工耳蜗正在做优惠活动,他们得知我的情况后,主动把我安排在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并请来知名专家为我会诊,6月,手术成功。”
“针对当时的家庭情况,诺尔康方面还主动免除了不少费用,最终我花了7万多元。”老杨说,“现在的政策更好了,今年1月1日开始,浙江省还专门把人工耳蜗纳入了医保,植入一款人工耳蜗,自费大概在两万多元,比起以前确实又优惠了不少。”
人工耳蜗术后开机的那一天,对老杨来说绝对是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那天,当再次听到清晰的声音的时,全家人都很激动。”老杨说,“第一次听到孙子叫我爷爷的声音,第一次与人交流不用再看口型,也再一次听到了子女和老伴熟悉的声音,我被感动哭了。对我来说,那简直是我的新生。”
10月8日酷爱听音乐老杨要来杭州听音乐会啦
如今,已经退休的老杨生活更显从容,平时除了在院子里种种花草外,还经常开车带上老伴一起去旅行。
“儿子一家常年在云南做生意,有一次直接将车开到了昆明去看望他们。”老杨得意地说。
更让老杨兴奋的是,如今又可以听到自己曾经熟悉的歌曲了,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车子上,总有熟悉的歌声相伴,《小城故事多》、《甜蜜蜜》,一首首甜美的歌曲让他仿佛重新回到年轻时光。
当记者告诉他,10月8日,在浙江音乐厅,会有一场音乐会邀请他参加时,老杨高兴坏了。他说到时一定会来,还带上老伴一起来听听。
采访最后,老杨的手机响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优美的旋律再次在小院飘起,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