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届“精神卫生与脑神经科学——西溪高峰论坛”在杭召开。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院士、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张永华院长等医界及脑科学大咖们给大家带来了前沿的脑学科理念。
“我们的团队已经分别找到了控制睡眠和促进觉醒的神经。”段树民院士说。
去年6月,浙江大学正式授牌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开展人脑库的合作。
主要是为了通过将病变的大脑做非常微观细致的切片,采用高精尖的设备扫描其内部结构及变化,用影像学和基因检测等方法,为睡眠障碍、老年痴呆等精神类疾病找到客观的诊断指标。
大家都知道,睡不好觉,首先影响的就是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焦虑。据统计,长期失眠的人85%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有可能是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表现。
为此,找到睡眠障碍产生的真正原因至关重要。段树民院士介绍,目前团队已分别找到了控制睡眠和促进觉醒的神经,并且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验证。
“人脑中分布着错综复杂的神经,这些神经各司其职,有的专门管理恐惧,有的负责快乐,当然有的则是把控睡眠。”
根据脑神经科学解释,人脑中有个“神经-内分泌-免疫组”,二者相互关联。所以,一个人如果长期失眠,就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患癌风险也比一般人高。
“很多人觉得睡眠障碍不是病,压力小了吃得好了自然会睡好,但事实上很多睡眠问题并不是由压力、饮食引起的。”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张永华院长指出了不少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误区。
从脑科学角度讲,引起慢性失眠障碍的根本原因就是大脑皮层控制睡眠的功能紊乱,也就是睡眠调节中枢出现了问题。
有人失眠后胡乱给自己开安眠药,但这往往只适用于急性的失眠障碍,且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慢性失眠障碍无效。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失眠障碍,常用的方法包括专业的心理辅导、物理方法治疗,还有药物治疗等。然而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
打开睡眠开关,人就睡了;关掉,就醒了;“脑开关”轻松控制睡眠,或许已离我们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