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沉、两提升”典型医院之浙医邵逸夫医院
编者按:2012年,浙江省委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带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浙江在线健康网05月10日讯 (见习记者翁含露 记者尉洁婷) 3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团队奔波在浙江的乡村、海岛、山区,而县域内硬件条件好、科室能力强的县级医院也越来越多。“双下沉、两提升”带给浙江人民看病怎样的改变,让我们从这里一探究竟。
2年前的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附近,可以发现很多民营医院甚至私人诊所公然“拉客”,有的甚至逼近大门口,医疗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随着高铁、省内高速的陆续开通建成,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市级甚至省级医院去就诊,县级医院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位于浙江中部的武义是如何留住患者的呢?
2013年9月,武义县人民政府和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于建立全方位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成立“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合作周期为10年,首期确定8个重点合作专科加2个重点扶持学科(即8+2模式),开展医院文化、管理、人才、技术及服务的全方位合作。
成立两年以来,仅2015年,武义分院成功开展冠脉介入诊疗33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性支架植入手术55例,此前武义分院此类病人转运上级医院抢救无成功记录;泌尿外科和骨科成为了金华地区的龙头学科,其中泌尿外科内镜手术比例达80%。
“2015年8月省级医院资金下沉专题会议后,我们马上与武义县政府及武义县人民医院进行磋商,就成立‘邵逸夫医院浙中微创医学中心’达成共识,确定下沉资金为8000万元,是所有医院中下沉资金最多的”。在4月19日全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现场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如是说。
10多年了,“新鲜血液”终于注入这个特殊的科室
20多年了,这个女医生的生活竟奇迹般出现挑战
在武义分院有个特殊的科室,竟有10多年没招到年轻人,它便是病理科。“风险高、压力大、收入低,况且病理学是门实践经验学科,需要7—8年的培养周期,再加上是县级医院,留住人才很困难。”病理科主任徐军如是说。
病理科是“医生的医生”,病理诊断书是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标准,外科医生的手术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病理诊断。因此,这个科室在一家综合性医院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不过在今年,武义分院病理科已有2位临床医学毕业生在邵逸夫医院规培,此后将作为“新鲜血液”加入徐军带领的团队。
科室主任及潜力医师参与的向院领导汇报工作的年度谈话
38岁的潜力医师董叶青,至今工作已余20年,坐在身形高大魁梧检验科主任旁显得特别娇小。在这之前,她在科室里是“无出头之日”的,虽然已是副主任技师,但每天重复着无聊的工作。
“这20多年里,说没想过跳槽是不可能的。”眼前这个年近40的女人坦言,报名骨干医师“导师制”推选成为潜力医师让她的生活有了新的挑战——从纯粹的医疗工作涉足医院管理,真切感受PDCA循环(持续质量改进项目)的规范高效;从未想过能跟着“博导”申请科研课题,从选题、修改到成文,业内的“大牛”竟能在微信上耐心指导。
在武义分院,像董叶青这样的“潜力医师”共有19位,邵逸夫首创的骨干医师“导师制”培养模式,“一对一”地进行精心培养,用“造血”结合“输血”。
邵逸夫医院党委副书记、地方合作与交流办公室负责人李强介绍,“潜力医师”制度是邵医文化中管理体制的延续,希望以此有效提升武义分院医疗、管理水平。
8000万资金下沉,花在了看不到的地方
“浙中微创医学中心”为何不叫“武义微创腹腔镜中心”?
“喂,是陈主任吗?我明天到武义找您手术方便吗?”来自杭州萧山的金女士在电话里问道。邵逸夫医院派驻武义分院的常务副院长陈文军,也是乳腺肿瘤的专家,在武义他已经成功完成了或许是全省第一例的乳癌根治术的日间手术,这让萧山的金女士慕名而来。
微创手术是浙医邵逸夫医院的特色,而下沉8000万资金在武义分院成立浙中微创医学中心,让很多手术日间化成为了可能,但对乳腺癌保乳根治术这样复杂的手术,邵逸夫医院都没有正式开展,有必要在县级医院抢先一步吗?
新院区在造,武义分院老院区的住院环境“一片狼藉”——有时连走廊和电梯间都临时加着病床,有些病房还有男女患者混住,两张床位间甚至没有帘子相隔。
陈文军很清楚记得,有位患者明明可以在武义分院做手术,因为住院条件断然离开去了市里的医院。“医院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逐步渗透,因此改变现状的过程是缓慢的,必须得另想办法减少患者流失。”
新院区已经在造,过渡时期的老院区一方面要兼顾病患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提高服务质量,日间手术不仅能够留住病患,同时也利用自身的特色提高了服务质量,减轻了患者费用,可以说“一石N鸟”。但日间手术必须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开展,这就需要更细致的术前评估流程、更专业和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更默契的质量团队、更科学的就医流程和管理、更完善的术后随访系统,从而也逐渐植入邵医文化DNA。
“影像远程会诊中心”的牌子挂在墙上很不起眼,不过在陈文军和武义老百姓的眼里却已足够。在这里,任何一个诊断结果都能迅速传送到远在杭州的邵逸夫医院,当天出报告;在这里,可以对接邵逸夫医院副高以上的专家进行影像远程会诊,“对武义分院的年轻医生来说,原来进行技术评估需要3到6个月的学习,现在一两个礼拜就能搞定。”
8000万资金打造的“浙中微创医学中心”并不只在现代化的医院大楼和宽敞舒适的病房。“我们把资金重点应用在人才、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方面,以亚中心的方式建立微创中心。”
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之所以叫浙中微创医学中心,而不是武义微创腹腔镜中心,一方面是想把微创的优势辐射到武义周边义乌、东阳、永康等地,另一方面是想渗透邵逸夫的医学理念而非仅仅是腹腔镜这一技术。“理念下沉比技术下沉来得更重要。”
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医疗团队在壮大
陈文军:我所钟爱的“书面形式”不只是个形式
陈文军来到武义后,要求所有的工作计划、小结都不能简单用口头表达,甚至连邵逸夫医院下派专家坐诊都要有书面形式,观点、经验、困难、建议,这种做法一开始在不少人看来只是“形式主义”。真的是这样吗?
“把想法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会比口头表达要求更高,因为这个过程融入的思考更多,完成后还有成就感,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有借鉴意义。我们的帮扶更需要分院同事更主动、更积极的共同努力。而这里所提倡的是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自我完善,也是邵逸夫的文化下沉。”陈文军当初的“一意孤行”也渐渐被接受了,一支带不走的优质医疗团队正在壮大。
邵逸夫医院派驻武义分院的常务副院长陈文军
在邵逸夫医院党委副书记李强的手机里,有一个微信“置顶群”——武义下沉交流群。下沉专家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从来没有人退群,用李书记的话说,就是“下沉武义是一辈子的履历,没有理由后悔”。
为什么是一辈子的履历?邵逸夫医院妇科朱赟珊副主任医师在朋友圈这样写到:
四个月的生活仿佛就只是那一瞬间,工作因沉淀而充实,生活因友谊而添彩,从初到时的新奇和感慨,经历中的忙碌和泰然,到即将离别时的唏嘘和不舍,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弥足珍贵的幸福和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