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堂在线”肿瘤患者教育微信公益平台启动
“像可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之类的小问题,以后就不必跑医院啦!”2014年患上肺癌的袁大姐深深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抗癌,这个战壕里有家人、朋友、病友,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
5月7日,由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及细胞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宋庆龄癌症基金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协办,多家公众媒体参与的“海堂在线”肿瘤患者教育微信公益平台上线了。
据了解,“海堂在线”致力于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最新的正确的资讯和医护人员关爱与支持,打造不一样的医患互动交流平台,回答肿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蓝色是大海的颜色,它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海”,取自于海纳百川;“堂”,象征着权威和专业。“乌云背后闪着光亮,这光亮就是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太阳就会照常升起!”
“有癌的世界”里需要人文关怀
近10年来,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多方面原因,肿瘤相关的信息过量和正确信息的不足仍是普遍存在的现状。“科学抗癌,关爱生命”,4月15日至21日,2016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刚刚过去,今年的副主题是为“癌症防治,我们在行动”。
然而,我国民众对于肿瘤知识的知晓率只有17%,相比较美国的83%差距悬殊。浙江省抗癌协会吴杨秘书长指出,对于很多国民而言,依旧“谈癌色变”。但癌症也是慢性病,是可防可治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海堂在线”微信公众号界面
“海堂在线”分为情感支持、专业肿瘤咨询和医疗团队在线咨询三大板块,分别以“有癌的世界”、“肿瘤咨询”和“我的医生”命名。“有癌的世界”中的“医路心尘”推送医生讲述的诊疗故事,“我与癌症”则是患者自身或家属讲述他们的抗癌经历。
“我们把情感支持放在首位,主要是为了传递对癌症患者的人文关怀,在此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科普癌症知识才有意义。”浙大一院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主任赵琼教授表示,“海堂在线”微信公众号的创建如果能为广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送去关爱和温暖,这也是医护人员践行社会责任的一大体现。
同样的问题医生回答一遍,这样可以有!
“医生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往往患者问的问题会重复。”在赵琼教授1000多个微信好友中,大部分都是患者,每天工作结束即便再累她都会一一解答,但发现越来越耗时。
而“海堂在线”的“值班医生”可以将一些相似的问题做好整理统一回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果需要“一对一”个性化问诊还可以进入“专家诊室”。据了解,每天在线问诊的时间为晚间7点-9点,“值班医生”一般来源于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组成员。
目前,“海堂在线”后台坐诊医生均来自浙大一院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的医生和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及细胞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今后还将陆续联合其他科室医生坐诊,以及争取在浙江省内各县市全面铺开。
赵琼教授还列举了影响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错误观念。比如化疗,有人认为化疗没什么用,宁愿放弃也不愿意接受正规治疗,有人过于担心使用化疗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还有部分医务人员持有“重治疗,轻姑息”的观念,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我国肿瘤诊疗的总体水平。
“我们计划通过医患沟通、患者教育、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旨在提高公众对于肿瘤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提升医务人员的肿瘤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