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部13楼,小儿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沈志鹏在“呵斥”某患儿家长。这样一来,对方反而意识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医生小伙儿是真在为他们考虑。
更多时候,沈志鹏要么在门诊,要么在手术室,除了大清早或傍晚时分可能会看到他在和患儿家属聊天。聊天?对,方方面面都能聊——“家里有几个孩子呀?家里面氛围怎么样?目前有哪些担心的事?”“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而家庭状况则会影响家长的决策和判断,了解了才知道我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对不起,孩子还是没救回来!”
“谢谢你,沈医师!”
学医的人往往比较理性,加上看多了生离死别,沈志鹏在妻子眼里是个“非感性动物”,甚至有点“铁石心肠”。万万没想到,他也偷偷哭过。
2007年,沈志鹏还是住院医师,当时从台州转过来一名才6个月大,反复脑出血的患儿。为此,他花了很多精力,前前后后折腾了3、4个晚上,有时住在医院,有时等情况稳定了才回家,有一次患儿晚上2点发高烧,他从家里赶过来处理,最后孩子还是没挺过来。
一个孩子就这样没了,除了难过其实更大的反应是慌,即便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即便从几天的沟通来看,家长还算是通情达理的人。
“对不起,孩子还是没救回来!”沈志鹏有点颤颤巍巍地说道。
“那也没办法了,谢谢你,沈医师!”孩子爸爸的一句话,让他一下子有点接受不了,回到家就偷偷抹眼泪了。“要是孩子还在该多好。”
某在线网站上,患儿家长对沈志鹏几乎“零差评”
至今回想起来,这件事还历历在目,并且对沈志鹏产生了极大影响。“真正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和家属沟通,并且做到位了,家长也是人,基本上都能理解的。患者和医生没有深仇大恨,他们顶多是发泄情绪。”
“所以不用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就像踢球,把自己龟缩在半场中只有‘挨打’的份儿了。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自己的工作,不如敞开心扉。”
“救命恩人”式的成就感真的很棒
儿科医生本来就比较稀缺,如果要和患者家属做到充分的沟通,时间就更紧张了,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工作量集中的时候,累了睡在手术室,几乎每个外科医生都经历过,当然也不是天天这样。经常会有朋友劝我注意身体,其实医生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度自己能把握,你担心啥?”
“不管社会怎么乱,不管经济怎么样,做医生总是有口饭吃的,以后家里人看病都指望你了啊哈哈!”爸爸是这样想的,那么沈志鹏自己呢?“我学的是理科,平常思维还算活跃,当时觉得学医应该会很有趣,就填了。”
顺利被浙江大学医学院录取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学医生涯。从医学理论的学习,到实践探索生命的奥秘,原来学医不像看上去那么枯燥无味!
“小孩子干净、纯洁,吵是吵了点,很快就习惯了。”本科毕业后,沈志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儿科方向,也有了后来经历的一切。
当年青涩的医学生如今36岁了,因为在课题、论文方面表现突出,就在今年被破格晋升,成为浙大儿院神经外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有个叫“成就感”的东西不可避免地让人开心。用沈志鹏的话说,最初在武侠剧里听到的“救命恩人”每天都能担当,而家属简单的一句“谢谢”就能开心好久。
一个常见的情景就是,急诊送来一名危重患儿,经过手术顺利度过了危险期,而且孩子的恢复速度往往非常快。虽然医生不是万能的,但每次把完整的小生命重新交给他们的爸爸妈妈时,就感觉自己在利用专业知识扮演上帝的角色。
2年前,沈志鹏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宝贝以后有兴趣学医,我一定不会反对,至少我不后悔走这条路。”
“悬壶济世很浪漫,治病救人更快乐,选择医学,选择勇敢与智慧。”2016浙江高考首批控制分数线已经揭晓,这是沈志鹏送给有志于医学的年轻学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