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团队奔波在浙江的乡村、海岛、山区,而县域内硬件条件好、科室能力强的县级医院也越来越多。“双下沉、两提升”带给浙江人民看病怎样的改变,让我们从这里一探究竟。
浙江在线健康网07月13日讯 (见习记者翁含露 记者尉洁婷 通讯员张烁)“排队根本排不上,因为做这个东西要长期做的,机子根本不够,医生就拒绝我了。”秦大伯看上去瘦瘦的,是松阳本地人,今年53岁的他患尿毒症已有3年。
以前每周三次,他都要坐上高速大巴去莲都,不是去走亲戚,更不是去游玩,而是去丽水中心医院做血透,长此以往,竟已成习惯。
“松阳给我的第一感受是,老百姓看病确实不容易。”1年半前,浙江省中医院肾病科博士、副主任医师鲁科达在松阳结束下沉工作后,血液净化中心还是一副老样子。但离开之前,他向医院提出了扩大血液净化中心的建议。
直到几个月前再次回到松阳的鲁科达,欣喜地发现当初的想法落了地——原来只有10几台血透机,增加到了31台。像秦大伯这样原来要跑到上级医院就诊的尿毒症患者,可以在家门口解决了,“基层就要干基层的事儿”。
2013年7、8月,浙江省中医院先后与松阳县人民政府、安吉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办医协议,开展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浙江省中医院院长吕宾介绍,“一院托两县、一县托两院”就是最突出的托管特色。其中,“一院托两县”分别创造了安吉模式和松阳模式,“一县托两院”则确定了松阳县人民医院与松阳县中医院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为当地区域卫生资源进行了探索和规划。
考虑到学科特点,松阳县人民医院托管重点放在普外科、消化科、呼吸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对松阳县中医院托管重点则放在神经康复、肛肠、乳腺、妇科、皮肤等。
如今,人民医院4个市级重点学科已成为松阳县龙头学科并辐射丽水及周边地区,县中医院市重点学科神经康复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业务量同比增长50.86%,妇科增长29.83%,肛肠科增长70.52%。
“很多患者停止了往外跑的脚步,愿意在当地看病,人民医院有时还甚至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现已退休的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松阳县人民医院原院长裘华森坦言,基层医院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后,当地老百姓开始相信家门口的医生。
“上工治未病”
为了明天的“田园松阳,健康绿谷”
肾脏病患者纷纷回松阳,住院人数增加了45%以上;血透患者猛然增长,也比去年增长了40%。医院实力在提升,这是好事儿,省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波却头疼了起来——眼下或许还有更重要的事。
“还是拿尿毒症为例,这是慢慢发展起来的慢性病,凡是要做血透的往往算终末期了,早发现早治疗该多好。”于是自今年2月起,“健康大讲堂”出现了,每周四下午三点准时开讲,20几场下来每次几乎座无虚席。
松阳县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王敏从省中医院培训回来后,花了2个月利用空余时间拟出一份厚厚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表”。她认为,学会管理慢病比治疗疾病本身更有意义。
松阳县中医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
目光转移到同为省中医院托管的松阳县中医院,则是另一番景象——“冬令进补,春来打虎”,中医药文化节上,膏方知识培训、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脑卒中病友会进行得如火如荼。2015年,仅松阳县中医院冬病夏治的报名人数已经从开始的不到200达到1000人次。
“上工治未病”,省中医院驻松阳县中医院常务副院长蒋忠说,针对不同人群传播和普及中医药知识,倡导的也是“治未病”的现代化养生理念。另一方面,努力地将中医文化扎根,也是为了明天的“田园松阳、健康绿谷”。
把专家当作种子播种到基层
“既然来了就是松阳的医生”
在松阳,“3+1+1”的专家选派机制第一次落地探索,即专家3天在松阳人民医院(松阳中医院)工作,1天在松阳中医院(松阳人民医院)工作,1天回省中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县政府完成了区域卫生资源规划,那么专家是如何成长的呢?
“设规范、建流程、做培训,让专家下沉到具体科室,并以学科为单位把任务派给科室,一以贯之地实施学科建设,实现同质化帮扶。”在浙江省中医院曹毅书记看来,没有这样的下沉经历,很多有才干的年轻医生只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打转。
异地新建的松阳县人民医院
鲁科达就是典型,从作为学科专家下沉到基层医院参与科室建设的角色,到任命省中医院医务科副科长,以及如今作为松阳县人民医院院长,为整个医院发展绘制起了蓝图。今年,他才38岁。
相比较松阳县人民医院,松阳县中医院的规模就小多了,并且还是90年代初的老建筑,很多硬件设施没法跟上。“但既然来了就是松阳的医生,得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
省中医院驻松阳县中医院常务副院长蒋忠曾经这样对下沉专家说,在努力克服硬件条件硬伤的同时,用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用人文提升医学的情商。
浙江省中医院肛肠科专家方征宇的“松阳名片”
在松阳待了一年的肛肠科方征宇不仅把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带到当地,肛肠科2015年的业务量较往年增长了近80%,2016年更是同比增长了约100%,很多患者还特地从丽水其他地区跑来就诊。
“曾经接诊过一名患肛瘘的初中男生,对医生非常恐惧,因为之前换药两次对他造成了很大心理阴影,原来拔尖的学习成绩也往下掉,甚至课上到一半就跑出去了。”第一次到松阳县中医院换药,方征宇整整沟通了半个小时,“每次准备开始,他就突然爬下床,折腾了无数次”。
“咦,怎么不疼?”这一次的换药过程超出了小男生的想象。办公室里,坐在方征宇对面的松阳县中医院肛肠科周曙华医生说了一句话,“除了处理精细,更重要的是对待孩子,不能用和成人一样的方式,这是‘以患者为中心’。”
原来觉得“云”要花钱
现在觉得“好值”!
松阳县人民医院有个公开的秘密——ICU只能算是监护病房,并且归脑外科管理。然而实际上,ICU应该是相对独立的,涵盖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专门收治危重患者,它是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ICU和专科医师共同协作管理,必要的时候启动远程指导,怎么样?”为了筹备真正的ICU,省中医院江荣林副院长曾带领团队到松阳调研。目前,2名去省中医院ICU进修学习的后备干部已回本院,新组建的ICU团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重症医学各项诊疗常规、抢救流程和操作技术。
穿越物理空间的绿色通道——“云诊室”成了松阳百姓的健康后盾
“云”能帮上哪些忙?曹毅书记介绍,“云”除了在ICU抢救危重患者中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有效指导,它还能开展远程会诊、查房、会议系统,包括预后评估、术前讨论以及参与多学科模式运行等。
“把有价值、质量高的医疗资源共享到基层,最终实现同质化医疗。刚推广‘云’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要花钱,慢慢地都会发现‘好值’了。”
吕宾院长坦言,不仅是“云”,包括“一县托两院”的托管模式和“3+1+1”专家下沉机制在内的决策,体现的是减能增效的理念。一方面,为该留在县域的患者免去长途奔波的劳苦,另一方面,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避免盲目竞争,同时也让专家发挥最大效能。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下沉、两提升’重大决策,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但其实也是省中医院自身及下沉专家发展和提升的机遇。”